全身遠害的意思、全身遠害的詳細解釋
全身遠害的解釋
促使自身,遠離禍害。
詞語分解
- 全身的解釋 ∶整個身體她全身都疼 ∶外文活字一個字母的長度字寬,為破折號一半的短劃線詳細解釋.保全生命或名節。《詩·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三國 吳 張悛 《為吳令謝洵
- 遠害的解釋 避免禍害。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適間這位貴友,途路之中,如此輕薄無狀,豈是全身遠害的君子!” 魯迅 《且介
專業解析
“全身遠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保全自身,遠離災禍。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明哲保身、趨利避害的處世智慧。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全身:指保全自己的身體、性命或名節,使之不受損害。
- 遠害:指主動避開、遠離可能帶來危險、災禍或麻煩的人、事、環境或處境。
- 整體含義:通過謹慎行事、洞察風險、主動規避,以達到保全自己、避免遭受傷害或損失的目的。它強調的是一種防禦性、自我保護性的生存策略。
-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這裡的“遠”字本義就有“躲避”的意思。
- 後世典籍中也多有使用,如《梁書·處士傳·何點》:“ 點 雖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遨遊人間,不簪不帶,以人地并高,無所與屈,大言趑踞公卿,敬下。或乘柴車,蹑草屩,恣心所適,緻醉而歸。故世論以點為孝隱士,弟胤為小隱士,大夫多慕從之。時人稱重其通,號曰‘遊俠處士’。 點 既老,又娶魯國孔嗣女,嗣亦隱者也。點雖婚姻,亦不與妻相見,為築别室。 點 嘗得重病, 胤 祈禱請以身代,不食積日。點 疾有間,胤 乃進食。時人以為孝感所緻。 點 雅有人倫鑒,拔才取士,鹹如其言。性通侻,好施與,遠近緻遺,一無所逆,隨複散焉。嘗行經朱雀門街,有自車後盜點衣者,見而不言,旁人擒盜與之,點 曰:‘觀其形狀,必困迫耳。’ 命還其衣。 點 既博通群書,善于談論,任心而行,自謂‘得志則駕,不得志則蓬累而行’。 常乘赢牛車,出郭遊行,遇有酒肆,辄停車酣飲,累日方歸。 高祖 敕其從兄 點 曰:‘卿弟在都,常遊酒肆,公卿多所狎侮,可令還家。’ 點 答曰:‘周伯仁 在晉,亦常醉卧路傍。點 家弟在都,正複爾耳。’ 竟不之遣。其通脫如此。” 其中體現了全身遠害、不拘禮法的态度。
- 更直接的表述可見于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鄉,你母女自去全身遠害。”
-
用法與語境:
- 該成語常用于描述在複雜、危險或動蕩的環境中,個人為了生存或保全名節而采取的謹慎、退避或低調的策略。
- 它帶有一定的中性偏積極色彩,強調智慧和審時度勢,但也可能隱含對現實無奈或消極避世的意味,具體取決于語境。
- 適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
-
深層含義與價值觀:
- 明哲保身: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即在保全自身的前提下再考慮其他。
- 趨利避害:反映了人類追求安全、規避風險的本能,是理性選擇的一種表現。
- 審時度勢:強調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和對形勢的準确判斷,是采取“全身遠害”行動的前提。
- 道家思想影響:與道家思想中“無為”、“不争”、“貴生”的理念有相通之處,主張順應自然,避免無謂的争鬥和犧牲。[1, 2]
權威引用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全身遠害”有詳細釋義和書證引用。 (權威詞典,可線上查閱部分内容:http://www.hydcd.com/)
- 《辭源》 (商務印書館):追溯了“全身遠害”的語源和早期用例,特别是其在《詩經》序和《梁書》中的記載。 (權威辭書,有修訂本)
-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提供了該成語的标準釋義和用法标注。 (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全身遠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uán shēn yuǎn hài,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保全自身并遠離危險環境來避免災禍。以下為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
“全身”指保全身體或生命,“遠害”意為避開危害。合指在動蕩或危險的環境中,通過主動規避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 深層内涵:
強調一種處世智慧,即在亂世或困境中不盲目抗争,而是選擇明哲保身,避免卷入禍端(如《說嶽全傳》中人物選擇隱退的描寫)。
2.典故出處
- 最早見于《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描述周朝衰微時,賢士為保全性命而選擇歸隱或遠離權力鬥争。
3.使用場景
- 適用語境:
多用于勸誡他人謹慎處世,或形容在政治鬥争、社會動蕩中選擇退避的行為。例如:“他辭官歸隱,實為全身遠害之舉。”
- 語法功能:
常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如“全身遠害之策”“潛身遠禍”等。
4.近義表達
- 同義成語包括“遠害全身”“全身遠禍”“潛身遠禍”,均強調主動規避風險以自保。
5.示例與延伸
- 古代例證:
清代《說嶽全傳》第六十回提到,角色因擔憂奸臣陷害而“隱迹埋名,全身遠害”。
- 現代啟示:
這一思想在當代可引申為對風險預判和危機管理的重視,如投資中分散風險、生活中注意安全等。
該成語既反映傳統文化中的生存智慧,也暗含對複雜環境的審慎态度。需注意的是,其價值取向可能因時代背景不同而被解讀為消極避世或理性自保。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華之怨标繪必先撣軟刀切盜儒颠蹙定國安邦凍天行對薄公堂鋼琴葛洪光景古定刀骨朵詭對國玺慌做一團患失扈閣會費會且嘉屬繼纏晉封錦裘誇説列功覆過理亂六料陸路茅茨猕猴梨默稿女仆槃木破步鉛汞圻堮起陸請喚遒邁雀步蕤賓繖幄栅極舍己從人聖靈社戲拾頭誦帚讨便宜炜煜文察武符無懷氏饷道先政熄燈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