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木的意思、槃木的詳細解釋
槃木的解釋
1.謂枝幹盤曲的樹。《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衡天 ,有 先民之山 ,有槃木千裡。”
2.古國名。《後漢書·種暠傳》:“ 岷山 雜落皆懷服 漢 德。其 白狼 、 槃木 、 唐菆 、 卭 、 僰 諸國,自前刺史 朱輔 卒後遂絶; 暠 至,乃復舉種向化。”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匪徒 封離 授首,三十六之種落迎降; 槃木 歸仁,六百萬之賓夷向化。”
詞語分解
- 槃的解釋 槃 á 同“盤”①③。 快樂:“昔文王不敢槃于遊田,以萬人惟憂。”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槃木(pán mù)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槃(pán)
- 本義:承盤,後通“盤”(盤),指盛放物品的淺底器皿。《說文解字》釋:“槃,承槃也。從木,般聲。”
- 引申義:
- 通“盤”,表盤旋、曲折之意,如《後漢書·虞诩傳》:“澗谷槃廻,車馬難行。”
- 通“磐”,指大石,如《荀子·富國》:“國安於槃石。”
- 來源:《說文解字注》
-
木(mù)
- 指樹木或木材,引申為質樸、呆闆之意。《說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
二、“槃木”的複合含義
“槃木”為合成詞,其釋義需結合典籍用例:
-
指盤曲的樹木
- 《後漢書·馬融傳》載:“其植物則玄林包竹,藩陵蔽京,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槃木欂栌。”李賢注:“槃木,枝幹盤曲也。”
- 此處形容樹木枝幹曲折盤旋之态,多見于描述原始森林的古文獻。
- 來源:《後漢書》卷六十上
-
喻指艱險難行的地貌
- 南北朝庾信《枯樹賦》:“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遷……槃坳反覆,歸山嶮巇。”以“槃坳”(盤曲低窪)暗喻地形崎岖。
- 來源:《庾子山集注》卷一
-
通“槃沐”,指古代沐浴器皿
- 《禮記·内則》:“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鄭玄注:“槃,承盥水者。”此處“槃”為木制承水器,“槃木”或指此類器具的材質。
- 來源:《禮記正義》卷二十七
三、權威典籍佐證
-
《漢語大詞典》
收錄“槃木”詞條,釋為:“盤曲不直的樹。亦作‘盤木’。”引《後漢書·馬融傳》為例證。
-
《辭源(修訂本)》
釋“槃”字:“通‘盤’……又通‘磐’。”未單列“槃木”,但“槃”的釋義支持其複合含義。
參考文獻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線上查閱
-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中華書局,1965年。
線上查閱
- 《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中華書局,1980年。
-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槃木”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本義
- 盤曲的樹木:指枝幹彎曲不直的老樹,常見于古籍中。例如《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有槃木千裡”,描述其形态特征。
- 承水木盤:根據《說文解字》,“槃”本義為木制托盤(如盛水器),後引申為盤曲之物。
-
比喻義
- 内在本質:比喻人的内心深處或核心品質,如“槃木象征内在力量與智慧”。
- 劣質材料:在成語“槃木朽株”中,指腐朽的曲木或樹根,比喻無用之材(《後漢書》用例)。
二、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用于描繪自然景觀,如“千裡槃木”的壯麗景象。
- 哲理表達:借樹木形态暗喻人性或事物本質,如“槃木之心不可摧”。
- 批判貶義:成語“槃木朽株”多含貶義,指代腐朽不可救藥的事物。
三、補充說明
- 字形與讀音:“槃”讀作pán,古同“盤”,表盤旋、彎曲之意。
- 權威差異:單獨“槃木”多取中性或褒義,而“槃木朽株”為固定貶義成語,需注意區分。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若需古籍原文或擴展用例,可參考《山海經》《說文解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倒白山黑水霸陵岸飽卿崩奔辨認裁與冊曆畜妻養子醋勁兒殚精竭力大堡礁疊加疊燮铎辰高情格賦汗衫好施江山如此多嬌簡會交韔謹終慎始酒勢計值科薅鹍化樂名李冰馬餹門婿明譽末光目注心凝蹑足潛蹤偏稱骈匝虔婆青龍疏器食全唐詩曲曲折折軟線賽詩會生忔察食牀試藝瘦骨順聽疏俗天高地厚天星媮娛托翰晚半天兒衛生帶為首穩約無聲樂謝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