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心的意思、契心的详细解释
契心的解释
心意投合;称心。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吾与 彦辅 契心忘颜,飞腾云霄,无有远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书,便当取读数徧。”
词语分解
- 契的解释 契 ì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契据。房契。 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坣 )(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 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剑。 〔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专业解析
契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释义及经典用例三个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
契合本心
指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情感或志向高度吻合。
例: “所言之事,深契于心。”(《世说新语·赏誉》)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
-
心意相投
强调双方思想、情感的高度默契,多见于描述人际共鸣。
例: “契心之交,无言亦通。”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二、字源解析
- 契:
- 本义为“刻痕记事”(《说文解字》),引申为“相合、投合”。
-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注:“契,合也;约也。”
- 心:
指思想、情感的核心载体。
二字组合强调“内在精神的深度吻合”,非表面契合。
三、经典用例
-
《庄子·齐物论》: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此“同”即契心之境,指向物我合一的精神状态。
来源:中华书局《庄子译注》
-
王阳明《传习录》:
“知行合一,乃契心体。” 阐释心学中本体与实践的融合。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王阳明全集》
引用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2.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13.
- 王力.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M]. 商务印书馆, 2005.
-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M]. 中华书局, 2009.
- 王阳明. 《王阳明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契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心意投合、称心,主要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的高度契合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心意投合:指双方在思想、情感或观念上达成一致,彼此默契。例如宋人苏洵在《祭史彦辅文》中提到“吾与彦辅契心忘颜”,描述两人深厚的志趣相投之情。
- 称心:表示对事物感到满意或符合心意。如明代袁宏道在书信中写道“契心之书,便当取读数徧”,表达对喜爱书籍的珍视。
2.语源与用法
- 该词由“契”(意为契合、投合)和“心”(指内心)组合而成,强调内在的共鸣。
- 常见于古典文献及文学创作中,现代多用于书面表达或特定语境,如描述友谊、阅读体验等。
3.例句参考
- 古代用例:“契心忘颜,飞腾云霄”(苏洵)。
- 现代造句:“遇有契心之书,反复阅读方觉畅快”。
4.相关词汇
- 近义词:默契、投缘、称意。
- 反义词:违心、龃龉(意见不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扩展(如“契合金兰”)或文化背景,可参考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奥礼白玉琯搬斗保留杯柈舞币重言甘孛罗不胫而走恻怛场规朝衣东市床铺代行道徒點飢颠实跌家打事董董哆豁笃正方红蜂出封妻荫子刚隘国庆孤行降火轿车交镝稽定金缕玉衣津人絶垠濬哲扣扃窟窿乐政连常躏跞谩学密立根油滴实验般桓清臣驱世屈摺三岔路晒场沈骸石季伦誓省师望爽拔陶甓偷盗头昏完惜文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