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徑的意思、三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徑的解釋

亦作“ 三逕 ”。 晉 趙岐 《三輔決錄·逃名》:“ 蔣詡 歸鄉裡,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從之遊。”後因以“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晉 陶潛 《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竹猶存。” 唐 蔣防 《題杜賓客新豐裡幽居》詩:“退跡依三逕,辭榮繼二 疏 。” 宋 蘇轼 《次韻周邠》:“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邊挂着一副對聯是:一簾秋影淡於月,三徑花香清欲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徑”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象的典故詞彙,最早見于漢代趙岐《三輔決錄》所載:“蔣诩歸鄉裡,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本指隱士蔣诩在庭院中開辟的三條小路,後經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化用,逐漸演變為歸隱田園、高潔自守的象征意象。

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看,《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歸隱者的家園或田園”,《辭源》解釋為“指隱居之地”。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常承載着士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如白居易《欲與元八蔔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即用此典。

現代漢語使用中,“三徑”多出現于詩詞創作、園林題詠等雅文學語境,例如蘇州拙政園“倚玉軒”楹聯“掃地焚香得清福,三徑雖荒留松菊”,便是對陶淵明意象的化用。在語義演變過程中,該詞始終保持着與隱逸文化、自然情趣的深度關聯,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語碼。

網絡擴展解釋

“三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核心含義:歸隱者的家園

  1. 典故來源
    源自東漢蔣诩歸隱的典故。據《三輔決錄》記載,蔣诩辭官回鄉後,閉門不出,在院中開辟三條小路,僅與隱士求仲、羊仲交往。這一典故被後世廣泛引用,成為隱逸生活的象征。

  2. 文學意象
    晉代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寫下“三徑就荒,松竹猶存”,唐代孟浩然亦有“一丘常欲卧,三徑苦無資”等詩句,均以“三徑”暗喻隱士清貧自守的田園生活。

  3. 字詞解析

    • “徑”指小路,“三徑”字面意為三條小徑,引申為隱士居所的代稱。
    • 注音為sān jìng(ㄙㄢ ㄐㄧㄥˋ)。

二、延伸含義:多種方法或途徑(較少見)

在部分語境中,“三徑”被解釋為三種不同的方法或途徑。例如,春秋時期齊國智者子産曾以“三徑”比喻治理國家的多種策略。但這一用法多見于口語或非權威來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包籠剝戮波茲南不相登慘怆攙假傳騎盜殺登答點飢碉房恩膏飛檝福星高照廣修蓇朵兒航郵橫談訇磤鹄蒼回單麾節狐梁火馳計功行賞記會就征決戰箜簧口壅若川口哕良然靈緯溜溜湫湫龍表曼陀鈴美聯社迷迷蕩蕩木栾尿流屁滾排頭兵佩珰茕弱瞿唐上代山閣燒雲煞時間繩索石徑手忙腳亂隋苑跳箱聞名遐迩溫深鹹鹽枭惡西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