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于靜水中的一種酸性食物。《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七十裡,曰 鹹山 …… 條菅之水 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長澤 ;其中多器酸,三歲一成,食之已癘。” 袁珂 校注引 王崇慶 雲:“器酸或物之可食而酸者……蓋 澤水 止而不流,積久或酸,故曰三年一成。”
“器酸”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語境進行區分:
根據、、等權威來源,器酸最早出自《山海經·北山經》,指一種産于靜水中的酸性食物。具體特征包括:
提到“器酸”作為成語,形容人心胸狹窄、心地狠毒,其中“器”指心胸,“酸”表刻薄。但此解釋未見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且其他古籍文獻中亦無類似用法,可能為現代網絡或地方性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用于學術或古文解讀,應優先采用《山海經》中的原始含義;若在非正式語境遇到成語用法,需注意其來源可靠性。
《器酸》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指對他人言談、行為等不以和善、和藹的态度對待,帶有刻薄、尖酸的意味。
《器酸》這個詞的部首是“酉”和“口”,總共有14個筆畫。
《器酸》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考,但可以從字面意義上看出,其中的“器”意味着人的心靈品質,而“酸”則表示令人感到不愉快的刺痛感。因此,可以推測出“器酸”的含義。
對應的繁體字為「器酸」。
在古代,「器酸」有可能以不同的寫法出現,如「器酸」、「器酸⿱口(兀)」等等。現代常見的寫法是「器酸」。
1. 他的話總是充滿了器酸,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2. 她以一副器酸的表情看着他,讓他感到非常受傷。
1. 器具:指用來盛放或施行某種操作的工具或容器。
2. 酸楚:形容内心苦悶或悲傷的感覺。
3. 口酸:指對他人言談尖酸刻薄的态度或言語。
1. 尖刻:形容言辭尖銳、刻薄。
2. 刻薄:指言辭或行為尖酸、刺人。
溫和:與器酸相對,表示态度友善、溫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