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據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載: 王子喬 ,即 周靈王 的太子 晉 ,嘗乘白鶴駐 缑氏山 頭。後因稱太子的車駕為鶴駕。 唐 杜甫 《洗兵行》:“鶴駕通宵鳳輦備,雞鳴問寝龍樓曉。” 仇兆鳌 注:“鶴駕,東宮所乘。” 明 李東陽 《文華紀事》詩:“鶴駕暫停當殿午,龍顔一顧滿墀春。”
(2).仙人的車駕。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鍊形物表,卷迹方外,蜺裳鶴駕,往來紫府。” 宋 蘇轼 《次韻韶倅李通直》之二:“青山祇在古城隅,萬裡歸來蔔築初。會見四山朝鶴駕,更看三 李 跨鲸魚。” 明 沉鲸 《雙珠記·北鬥化僧》:“驚看幾葉新飛,謾有鵲橋初就。鶴駕高騫,銀漢清如洗,綺筵尊俎列。”
(3).死的諱稱。 唐 盧照鄰 《鄭太子碑銘》:“霓旌揚漢,猶尋朽骨之靈;鶴駕停空,尚謁先人之墓。” 唐 蘇颋 《章懷太子良娣張氏神道碑》:“嗚呼!山疑鶴駕,地即烏號。”
“鶴駕”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典故和文學語境。以下是詳細分析:
太子的車駕
源自《列仙傳·王子喬》記載:周靈王太子晉(王子喬)成仙後曾乘白鶴駐缑氏山,故後世以“鶴駕”代指太子車駕。如杜甫《洗兵行》中“鶴駕通宵鳳輦備”,即以“鶴駕”指太子儀仗。
仙人的車駕
引申為仙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常見于詩詞。如蘇轼《次韻韶倅李通直》中“會見四山朝鶴駕”,描繪仙人駕鶴的缥缈意境。
死亡的諱稱
因鶴象征長壽與仙界,古人委婉以“鶴駕”代指逝世。如唐代盧照鄰《鄭太子碑銘》中“霓旌揚漢,猶尋朽骨之靈;鶴駕停空”,暗喻逝者升仙。
“鶴駕”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核心仍圍繞太子、仙人與諱稱展開。其他引申義多為後世個别用例,需謹慎區分。
《鶴駕》是一個成語,意為鶴兒充當車夫,比喻有能力、有本領的人擔任低微職務。通常用來形容某些職位級别較低但卻非常重要的工作。
《鶴駕》的拆分部首是鳥部、馬部,共包含5個筆畫。
《鶴駕》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鶴駕》的繁體字為「鶴駕」。
在古時候,漢字「鶴駕」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多采用草書或隸書風格來書寫。
他雖然隻是一名普通的後勤工作人員,但他的辛勤付出被大家公認為是公司的「鶴駕」。
鶴立雞群、鶴頂紅冠、駕馭、司駕
近義詞:寶貴、珍貴、難得
反義詞:無能、無力、無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