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飾以美玉的發梳。 宋 蘇轍 《程之元表弟奉使江西次前年送赴楚州韻贈别》:“紛紛出歌舞,緑髮照瓊梳。” 宋 周邦彥 《過秦樓·夜景》詞:“空見説、鬢怯瓊梳,容消金鏡。”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四折:“原來是雲鬢半露瓊梳。”
“瓊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ióng shū,指“飾以美玉的發梳”,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精美的發飾或借代高雅的物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由“瓊”(美玉)和“梳”(整理頭發的用具)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用美玉裝飾的發梳”,泛指精美、高貴的梳子。例如《過秦樓·夜景》中的“鬢怯瓊梳”,即用瓊梳形容女子發飾的精緻。
象征意義
在詩詞中,“瓊梳”常被用來比喻女子的秀發或高雅氣質。如元曲《調風月》中“雲鬢半露瓊梳”,既指實物梳子,也暗指女子的端莊美麗。
文學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等。
《瓊梳》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指的是精美的發飾。在古代,女性經常使用各種形狀精美的梳子裝飾頭發,以顯示自己的高貴身份。
《瓊梳》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王”和“木”。其中,“王”部表示“玉”,與玉制的瓊質相關;而“木”部表示木質的梳子。筆畫總共有11劃。
《瓊梳》一詞源自古代文化,凸顯了中國古代女性對美的追求和發飾的重視。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是「瓊梳」。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瓊梳》一詞的古代寫法為「琁梳」,用的是更加複雜的筆畫組合。
1. 她用《瓊梳》梳理着長長的秀發,整個人顯得更加娴雅。
2. 這把古老的《瓊梳》傳承了幾百年的曆史,代表着家族的榮耀和傳統。
與《瓊梳》相關的組詞有:
1. 瓊液 - 指稀有珍貴的酒或飲料。
2. 瓊台 - 指高聳的樓台,常用于詩詞中描述美麗的景點。
3. 梳妝 - 指打扮或整理妝容。
4. 發飾 - 指用于裝飾頭發的各種物品。
近義詞:
1. 美髻 - 指用來盤發的頭飾。
2. 美頂 - 指精緻的頭冠作為裝飾。
反義詞:
樸素 - 指簡單、不加裝飾的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