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濫征賦稅。《舊唐書·穆宗紀》:“初, 憲宗 用兵,擢 皇甫鎛 為相,苛斂剝下,人皆咎之。” 元 王祯 《農書》卷四:“今夫在上者……不思己之日用,寸絲口飯,皆出于野夫田婦之手,甚者苛斂不已,朘削脂膏以肥己,寧肯勉力以勸之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關稅》:“日加苛斂,以緻商賈傾家蕩産。”
“苛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對人或己的嚴苛與吝啬
指對自身或他人要求極為嚴格,且在金錢方面極度吝啬。例如形容某人“苛斂成性”,即強調其性格中的嚴厲與節儉到近乎苛刻的程度。
特指苛捐雜稅
在曆史或政治語境中,指統治者濫用權力橫征暴斂,如《舊唐書》記載的“苛斂剝下,人皆咎之”,描述官府過度征稅導緻民不聊生的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舊唐書》《農書》等古籍記載。
苛斂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苛和斂。
苛的部首是艹,苛的筆畫數為10;斂的部首是攴,斂的筆畫數為9。
苛斂一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中,意為苛責和節儉。苛意為苛待,嚴苛;斂意為節約,精打細算。
繁體字“苛斂”是苛斂的另一種寫法。
古時寫苛斂的字形有所變化,苛的古字形是“或”,斂的古字形是“斂”。
1. 他對待員工非常苛斂,要求十分嚴格。
2. 做生意要精打細算,不可過于苛斂。
苛待、斂財、苛刻、防苛、節儉
吝啬、節約、苛求
慷慨、大方、奢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