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擒賊擒王的意思、擒賊擒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擒賊擒王的解釋

[to catch bandits first catch the ringleader] 捉壞人要先捉住頭頭。比喻行事要抓住要領

所謂擒賊擒王,這就是辦事的訣竅。——清· 李伯元《文明小史》

詳細解釋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後以“擒賊擒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二:“隻要他肯答應,我相信其餘的抵抗力也就消散了。這是‘擒賊擒王’的辦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擒賊擒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ín zéi qín wáng,其核心含義是抓住關鍵或核心問題以徹底解決矛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意義
    指作戰時先擒拿敵方首領,使敵軍失去指揮核心,從而瓦解整體戰鬥力。

  2. 引申含義
    比喻處理問題要抓住要害或關鍵環節,而非僅解決表面現象。例如在管理、談判或危機處理中,優先解決核心矛盾。


二、曆史淵源

  1. 出處
    源自唐代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原為軍事策略,後演變為成語。

  2. 背景意義
    杜甫此詩暗諷唐玄宗窮兵黩武,強調“制侵陵”應注重戰略而非濫殺,體現了對戰争本質的深刻思考。


三、應用場景

  1. 軍事領域
    通過打擊敵方指揮系統實現速勝,如現代“斬首行動”。

  2. 管理與決策
    企業危機中優先解決關鍵矛盾(如資金鍊斷裂),而非次要問題(如員工考勤)。

  3. 日常生活
    例如調解糾紛時,需找到矛盾根源而非單純制止争吵。


四、相關辨析


五、文化影響

該成語因凝練的哲理性和實用性,被廣泛引用于軍事理論、管理學和文學創作,成為中華文化中“抓主要矛盾”思維的典型代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唐代曆史文獻或現代戰略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擒賊擒王的意思

《擒賊擒王》是一個成語,意為捉住小賊就能捉住頭目、阻止複雜事物的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擒賊擒王》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王,其中“手”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而“王”是另一個漢字的部首。部首“手”對應的筆畫數是4,包括扌和寸兩個部分;部首“王”對應的筆畫數是4,是一個獨立的部首。

來源

《擒賊擒王》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四》:“擒賊擒王,一舉兩得。”意思是捉住小賊就能夠捉住頭目,隻需要一舉即可達到兩個目的。後來成為了廣泛應用的成語,用于形容解決問題隻需做一些關鍵的舉措即可。

繁體

繁體字中的《擒賊擒王》是「擒賊擒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擒賊擒王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區别。

例句

1. 面對複雜的局面,我們應該先擒賊擒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2. 領導們決定采取擒賊擒王的策略,直接解決問題的源頭,提高工作效率。

組詞

擒獲、擒拿、擒住、捕獲、捕捉、抓獲。

近義詞

斬草除根、除惡務盡、一舉兩得、手到擒來。

反義詞

拔苗助長、治标不治本、見樹不見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