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汉书·舆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 刘昭 注:“﹝青綬,﹞一号青緺綬。”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身在絳纱传六艺,腰悬青綬亚三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 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试》诗:“旧交强半拖青綬,政府谁当坏白麻。”
(2).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陈郡 太守 胡軫 ……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綬,乃整齐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萝纷披带青綬。”
青绶是古代中国官僚体系中标志官员品级的青色丝质印绶,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字形 "青绶"为偏正结构复合词,"青"指颜色范畴,《说文解字》释为"东方色也"(来源:《汉语大词典》),"绶"从糸从受,本义为系印纽的丝带。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汉代典章制度记载。
二、历史制度沿革
三、物质文化特征
四、文化象征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仕途显达的意象,如杜甫《送李校书》"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其中"金闺籍"即暗指青绶身份(来源:《全唐诗典故辞典》)。《红楼梦》中"靛青官绶"描写亦承此象征传统(来源:《红楼梦大辞典》)。
“青绶”是古代汉语中的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指汉代及以后官员系印的青色丝质绶带,象征官职等级。例如:
因青绶与官职直接关联,常引申为高级官吏或官印本身。例如:
清代文人将青绶的丝带状形态用于文学比喻,如谭嗣同《怪石歌》中“女萝纷披带青绶”,以青绶形容藤蔓缠绕。
补充说明:
唐代诗歌中青绶常与仕途关联,如白居易“未换银青绶”暗喻官职未升迁(),岑参“春草连青绶”则通过自然景物烘托官场意象。需注意,青绶的官阶含义随朝代演变,汉代至唐代其象征意义逐渐泛化。
办报傍徨匾桃鼻息肉车裂车牖敕语冲锋陷锐传演滴滴地炕光阴似箭呵拍滑民户册绘影图形蹇蹙疆畔坚润椒萼节导解謿精麄津关扃涂纪实濬齐开山口勑诳诱琅嬛福地利端六壬漫识霉素木齿南能北秀泞淖破寒迫使棋布错峙清奥三巡僧单上遂赏月史遗水芽遂迷忘反耥耙叹奬讨俏文简五羖大夫吴绫相报象镳象服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