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殘存的歹徒或敵人。 漢 陳琳 《為遠紹檄豫州文》:“犬羊殘丑,消淪山谷。”《後漢書·桓帝紀》:“而四方盜竊,頗有未靜,故假延臨政,以須安謐,幸賴股肱禦侮之助,殘丑消蕩。”
(2).殘缺丑陋。《晉書·魏詠之傳》:“ 詠之 生而兔缺……謂家人曰:‘殘丑如此,用活何為?’”
“殘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這一含義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戰亂後殘餘的敵對勢力或作惡者。例如:
此義項側重描述身體缺陷或容貌不美。典型例子來自《晉書·魏詠之傳》:魏詠之因天生兔唇(兔缺)而感歎“殘丑如此,用活何為?”。這一用法帶有自貶或憐憫的情感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殘丑(cán chǒu)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個人的容貌丑陋、不好看。
殘字的部首是歹(dǎi),筆畫數為4畫。
丑字的部首是一(yī),筆畫數為6畫。
殘丑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形聲字,由形旁“歹”象征丑陋、殘缺等意義,聲旁“丑”為其讀音。漢字在繁體字中寫作「殘醜」。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殘丑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殘醜」。
1. 他長相殘丑,卻有一顆美麗的心。
2. 那個女孩雖然容顔殘丑,但性格十分溫柔善良。
1. 殘疾(cán jí):形容身體有缺陷或功能不全。
2. 丑惡(chǒu è):形容行為或品德卑劣、令人厭惡。
3. 殘破(cán pò):形容物品損壞、不完整。
丑陋、難看、丑惡
美麗、帥氣、俊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