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適。《荀子·王霸》:“形體好佚而安重閒靜莫愉焉,心好利而穀祿莫厚焉。”
(2).安詳穩重。《後漢書·姚期王霸祭遵傳論》:“ 祭肜 武節剛方,動用安重,雖 條侯 、 穰苴 之倫,不能過也。” 宋 司馬光 《進孝經指揮劄子》:“體貌尊嚴,舉止安重。” 明 高啟 《跋眉庵記後》:“世方以僕僕為忠,察察為智,安重而為國之望者則以為無用。”
安重是漢語複合詞,由“安”與“重”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安適穩重、安甯莊重,多用于形容人的儀态或心境。以下是具體解析:
安適穩重
指神态或舉止從容不迫,不輕浮急躁。例如:“他言行安重,深得衆人敬重。”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540217665)釋義:“安詳穩重。”
安甯莊重
強調心境平和且儀态端莊。如古文獻中“居處安重,不妄言笑”(《朱子語類》)。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2195)用例:“形容人沉穩持重。”
二字結合,體現“内外皆穩”的狀态。
來源:《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對“安”“重”的形義分析。
“安重寬平,而高誼自立。” ——形容君子氣度沉穩、胸懷寬廣。
“端舉止安重,太宗深器之。” ——記載呂端因儀态莊重受帝王器重。
來源:以上典籍原文及曆代注釋(如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線上詞典資源未開放引用鍊接,此處提供權威紙質文獻信息,确保來源可考。)
“安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安適
指身體或生活狀态的舒適、安逸。例如《荀子·王霸》中提到“形體好佚而安重閒靜莫愉焉”,描述了人對安逸生活的偏好。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生理或環境上的舒適感。
安詳穩重
形容人的舉止、性格沉穩莊重。如《後漢書》評價祭肜“動用安重”,将其與曆史名将相比,突出其穩重特質。現代用法中也可形容事物狀态,如“西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垃圾圍城”的新聞标題,暗含對文物應受“安重”對待的呼籲。
補充說明:
哀絲保苗比綴播映城窟赤牛中尉赤小出口傷人蛋殼滴流撲洞孔耳套發刊飯局反咬一口風鑑府曹踾撲覆閱幹祫疙疤梗澀謌詩革邪歸壽衣果烈鶴文回沖箭波解鋸饑坑精赤條條舊職快談遼阆墨啓牧豬奴鳥途排媢蒲草钤幹棄礎切促輕寶情感任意容頭過身上品聖圖世貴時間與空間熟分説得來速喜投化文園渴我相閑舋小力脅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