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蜀羊泉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蜀羊泉》:“能治漆瘡,故曰漆姑。”
漆姑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名詞,主要分為植物名稱和傳說精怪兩類,具體釋義如下:
指石竹科漆姑草屬植物(Sagina japonica),常見于中國多地田間、路旁。其名稱源于古人對形态的觀察——葉片細密如漆點,故稱“漆姑”。全草可入藥,具清熱解毒功效,常用于治療瘡癰腫毒。《本草綱目》記載其“生階砌間,葉細如鼠齒”,《植物名實圖考》亦收錄其形态特征與藥用價值 。
古代文獻中“漆姑”亦指山林中的精怪。如《太平廣記》引《玄中記》雲:“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名曰‘漆姑’”,描述其為獨足人形精怪,常出沒于幽僻山林 。此類記載多見于志怪小說,反映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想象。
漆姑草為一年生小草本,高5-15厘米,夏季開白色小花。其學名Sagina japonica中的“japonica”表明早期模式标本采集于日本,現廣泛分布于東亞。現代藥學研究表明,其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抗炎作用 。
在部分方言中(如吳語區),“漆姑”偶作漆樹分泌物的俗稱,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詞典多以植物釋義為主 。
參考資料:
“漆姑”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漆姑是草名,指蜀羊泉的别名,屬于中藥材。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因其能治療漆瘡(接觸漆樹引起的皮膚炎症)而得名。
特性:性味苦寒,有小毒,歸肺、肝、脾經。現代研究還發現其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可通過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漆姑”被解釋為成語,由“漆”(漆器)和“姑”(姑娘)組成,比喻對美好事物的偏愛或追求。但這一用法在古籍及權威藥學文獻中未明确出現,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義。
八王勃盧簿對慚怖垂亡璀采毳俗登堂調役低微都鹹惡賴迩月返照發森法志豐膳公車司馬令乖剌和玉魂精惑然牋牍殲殒進耕緊固靜虛錦肆積玉廖亮裂織裡也波峍若滿天星密塞内姻涅污甯康皮貨皮相之見犬馬之力驅放乳口生米深蕪史文水煙袋似若談天論地談言剔團圞違敵五強溪水電站無線電香華相如寫法謝邱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