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枕的意思、安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枕的解釋

安眠。亦用以比喻無憂無慮。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二》:“欲平 赤眉 而後入關,是不守其本而争其末也!恐國家之守轉在 函谷 ,雖卧 洛陽 ,得安枕邪?” 宋 葉適 《上殿劄子》:“故内治柔和無狡悍思亂之民,不煩寸兵尺鐵,可以安枕,此其得也。”《明史·兵志三》:“将士疲于奔命,未嘗得安枕也。” 陳毅 《宿歐西》詩:“十日荒煙盡滌蕩,今夜安枕似我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安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安枕”字面指放好枕頭準備睡覺,引申為無憂無慮、心境安甯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生活安定或擺脫憂慮後的放松,如“安枕而卧”“夜不安枕”等表達。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文獻

    •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提到:“若袁術併了玄德,則北連泰山諸将以圖我,我不能安枕矣”,此處強調局勢動蕩導緻無法安心。
    • 《宋史·徐中行傳》記載徐中行“夜不安枕者,逾年”,體現其勤學苦思的狀态。
    • 晉代袁宏《後漢紀》中“得安枕邪?”則用于表達對局勢的擔憂。
  2. 近現代引用
    陳毅在《宿歐西》詩中寫道:“十日荒煙盡滌蕩,今夜安枕似我屋”,通過對比戰亂與安甯,突顯“安枕”的珍貴。

三、用法與擴展

四、文化内涵

“安枕”不僅反映古人對生活安穩的追求,也常被用于政治語境,如《明史·兵志三》提到将士“未嘗得安枕”,暗示局勢緊張。這一詞彙通過曆史沉澱,成為中華文化中“居安思危”思想的語言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安枕》的意思、構造和用法 正文:

意思

「安枕」是指睡眠時使用的枕頭或像枕頭一樣的物品。它是為了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而存在的。

構造

「安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安」和「枕」。

「安」是一個由「宀」(寶蓋)和「女」(女子)構成的漢字。它有安全、舒適的意思。

「枕」是一個由「木」(樹木)和「冘」構成的漢字。它表示枕頭這個物品。

來源

「安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人們為了在睡眠中得到舒適和保護,便開始使用枕頭。

繁體

「安枕」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安枕」,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安枕」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基本上和現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相似。

例句

1. 我需要一隻柔軟的安枕來支撐我的頭部。

2. 在回家的路上,她伏在車座上用背包作為安枕。

組詞

組詞:安眠、枕邊、舒眠、枕頭

近義詞

類似詞語:枕席、睡具、睡枕

反義詞

相反詞語:無枕、無安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