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仙人所居的宮室。 前蜀 杜光庭 《青城山記》:“﹝ 大面山 ﹞之頂,去平地七十二裡,為茲山之主,非常人所到,靈禽異獸,奇花仙草,靡不有焉。其上瓊樓仙室,金闕玉堂,得道之人造之乃見,非凡俗所窺也。”
(2).指道教祠觀。 前蜀 杜光庭 《告修青城山丈人觀醮詞》:“自 軒後 錫封, 漢皇 望秩, 玄宗 構宇,先帝增崇,仙室益嚴,清壇彌肅。”
(3).指 東漢 洛陽 宮中藏書的 東觀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靈臺;書笏珥彤,紀言事於仙室。” 李善 注:“ 華嶠 《後漢書》曰:學者稱 東觀 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今故言仙室。”
(4).泛稱皇家藏書之所。 宋 範仲淹 《上大名府主王侍郎啟》:“自是蹈揚仙室,歷遷帝闈。”
“仙室”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仙室”由“仙”(神仙、修道者)和“室”(居所)組成,字面意為“神仙的居所”,常用來形容超凡脫俗、充滿靈氣的場所。
仙人的宮室
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華麗宮殿,常見于道教文獻或神話描述。例如前蜀杜光庭《青城山記》提到“瓊樓仙室,金闕玉堂”,形容山中神仙居所的瑰麗景象。
道教祠觀
代指道教修煉或供奉神靈的場所,如道觀、廟宇。杜光庭在《告修青城山丈人觀醮詞》中以“仙室”指稱道教聖地,強調其莊嚴神聖的屬性。
東漢洛陽藏書機構“東觀”
漢代皇家藏書處“東觀”被學者雅稱為“仙室”,因其藏書豐富、環境清幽,類比道家仙境“蓬萊”。
泛指皇家藏書之所
擴展為對皇室或官方藏書樓的通稱,強調其文化底蘊與尊貴地位。
該詞常見于古籍,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涉及傳統文化、道教文化或古典文學時仍具表現力。
仙室(xiān s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為“仙”和“室”兩個部分。
1. 仙(xiān):是一個由人部和山部兩個部首組成的字,共有8個筆畫。表示神仙、仙人、神奇、超越凡人的意思。
2. 室(shì):是一個由宀部和至部兩個部首組成的字,共有9個筆畫。表示房屋、居住的地方。
仙室的意思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可以指代仙境、仙靈所在的居所。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國的傳統信仰中,人們相信存在着仙界,仙界是仙人、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仙室則是仙界中仙人居住的房屋。
在繁體字中,仙室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些不同。仙室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仚室”或“仚宀”,字形稍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仙室的例句:
1. 陌上花開,猶如仙室一般,美不勝收。
2. 聽說山中有一座仙室,隻有修煉出神仙之體的人才能找到。
仙室的組詞:仙境、仙山、仙界、仙侶。
仙室的近義詞:仙居、神居、神廟。
仙室的反義詞:凡間、世俗、塵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