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開成石經的意思、開成石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開成石經的解釋

始刊于 唐文宗 大和 七年(公元833年)。成于 開成 二年(837年),故名。經石立于 長安 務本坊 國子監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标題為隸書。 大和 時,經字已有改刻,以後更屢經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今在 西安 碑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開成石經是中國唐代刊刻的儒家經典石刻文獻,又稱"唐石經"或"雍都石經"。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竣工于開成二年(837年),現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館。這部石經共刻錄《周易》《尚書》《詩經》等十二部儒家經典,總計114塊石碑,65萬餘字,是現存最早且最完整的官定儒家經籍刻石。

據《舊唐書·文宗紀》記載,石經的刊刻旨在統一經籍文本,糾正當時"經籍訛謬,博士相沿"的學術亂象。其書法采用标準的楷體,由艾居晦、陳玠等二十餘位書法家共同完成,體現了唐代楷書藝術的巅峰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指出,開成石經不僅為科舉考試提供了權威範本,更為後世研究唐代經學、文字演變及石刻藝術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報告顯示,這批石碑曆經宋、明、清三代多次修繕遷移,現存碑石中仍可辨識約四分之三的原始内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列為"世界記憶遺産"候選項目,肯定其在人類文明傳承中的特殊價值。近年來通過三維掃描技術建立的數字檔案,使這批千年石刻得以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全球共享。

網絡擴展解釋

“開成石經”是唐代官方刻制的儒家經典石刻,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開成”指唐文宗年號(836-840年),因刻經工程完成于開成二年(837年)而得名;“石經”即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經典文獻。它由唐文宗時期國子監主持刊刻,目的是統一科舉考試文本,解決手抄本易錯的問題。

  2. 内容與規模
    包含12部經典:《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共刻石碑227塊,總字數約65萬,正文用楷書,标題為隸書。

  3. 曆史背景
    唐代科舉制度發展,但印刷術尚未普及,傳抄經典易生訛誤。唐文宗采納鄭覃建議,于大和七年(833年)啟動刻經工程,曆時4年完成,成為官方标準教科書。

  4. 保存與現狀
    原碑立于長安國子監,宋代遷至西安府學,現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作為現存最完整的早期官刻石經,其拓片被廣泛用于學術研究。

  5. 曆史價值
    不僅是研究儒家經典版本演變的關鍵實物,還反映了唐代書法藝術(楷隸結合)和印刷史前時代的文獻傳播方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别人正在浏覽...

安心樂意半自耕農八字帖碑志本巴人别財異居擯兌不雠不斷如帶參表酬燕畜發出潔楚囚凡花飛屍芬馥瓜瓞廣武君鬼客詭秘莫測橫行将花粉錢渙渥化險為夷奸法集命決竭赉賞徕祗離鄉調遠鸾坡埋輪破柱蓬閣破竹箝揣敲釘鑽腳窮覂髯鼎升遐三不惑喪家散緩世望是用俟嗣痰桶挑燈退避頹塹托死往逝微不足道微嫌祥編象棚仙境弦琴夏羊懈場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