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涉及分子、原子、電子等構造領域的物質世界。常用以指行星、恒星、星系等巨大的物質領域。
“宏觀世界”是一個科學和哲學概念,通常指人類感官可直接觀察或通過常規儀器測量的物質世界範圍。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物理尺度
宏觀世界指物體尺度較大的系統,如日常可見的桌椅、汽車、行星等,其空間範圍通常在微米(1微米=10⁻⁶米)以上。與之相對的是“微觀世界”(如原子、亞原子粒子)和“宇宙學尺度”(如星系團)。
經典物理學範疇
在宏觀世界中,物體的運動規律通常遵循經典物理學(如牛頓力學、熱力學),表現出确定性、連續性和直觀性。例如蘋果落地、水流運動等現象均屬于宏觀世界的經典描述。
與量子世界的區别
微觀粒子(如電子)遵循量子力學規律,具有波粒二象性、概率波等特性,而宏觀物體因量子退相幹效應,這些量子特性會被“抹平”,回歸經典行為。例如薛定谔的貓思想實驗就探讨了宏觀與微觀界限的模糊性。
哲學意義
在哲學層面,宏觀世界常被讨論為“現象世界”,即人類通過感官認知的現實。部分哲學觀點認為宏觀現象是微觀粒子相互作用的結果(還原論),而整體論者則強調宏觀系統具有不可還原的湧現性質。
示例:太陽系中行星的公轉(宏觀現象)可用萬有引力定律精确預測,而單個電子的運動軌迹(微觀現象)隻能用概率描述。
宏觀世界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廣闊的世界或者宏大的範疇。其中,宏(hóng)字是由宀(mián)部首和工字底部的十畫組成,表示寬廣、浩大的意思;觀(guān)字則是由見(jiàn)部首和貫穿字中間的一橫筆畫組成,表示觀察、看待的意思。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宏字的形狀稍有不同,其右側的點被橫線代替。而觀字在繁體字中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宏字的正楷寫法與現代書寫基本一緻,由上至下依次書寫三個橫筆畫,最後加上底部的十畫。而觀字的古代寫法在形狀上稍有變化,中間的橫筆畫不貫穿整個字身,而是僅在右側略微下彎。
以下是一些關于宏觀世界的例句:
1. 人類的認知僅僅觸及宏觀世界的冰山一角。
2. 觀察宏觀世界,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
組詞:宏觀經濟、宏觀調控、宏觀視野、宏觀分析。
近義詞:廣闊世界、廣大範疇。
反義詞:微觀世界、細小範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