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摘的意思、铅摘的详细解释
铅摘的解释
亦作“鈆摘”。犹笔录。 汉 扬雄 《答刘歆书》:“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衞率会者,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鈆摘次之於槧,二十七岁於今矣。”《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刘之遴 《与刘孝标书》:“间闻足下作《类苑》,括综百家,驰骋千载,弥纶天地,缠络万品,撮道略之英华,搜羣言之隐賾,铅摘既毕,杀青已就。”
词语分解
- 铅的解释 铅 (鉛) ā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 * 等之用:铅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铅球。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铅笔。铅椠(铅粉笔和木
- 摘的解释 摘 ā 采取,拿下: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选取: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 借:摘兑。东摘西借。 戴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铅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基本解释
- 拼音:qiān zhāi
- 本义:意为“笔录”,指用笔记录或整理文字的行为。古代“铅”指铅粉笔(用于书写),而“摘”有选取、摘录之意,合称表示抄录、誊写或整理文献。
出处与文献佐证
- 汉代扬雄《答刘歆书》:
文中提到扬雄为收集方言,常携带书写工具记录各地语言差异,后“归即以铅摘次之於槧”,表明“铅摘”是整理笔录的过程。
- 南朝梁刘之遴《与刘孝标书》:
描述编撰《类苑》时,“铅摘既毕,杀青已就”,指完成文献摘录后进入定稿阶段。
注意
- 权威性差异:将“铅摘”解释为“摆脱困境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建议以汉代及南北朝文献中的“笔录”含义为准。
- 异体写法:古文中也写作“鈆摘”,为异体字形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艺文类聚》《答刘歆书》等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铅摘的意思
《铅摘》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摘除铅质物品或铅制品。
铅摘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铅摘的部首是金(钅),部首的位置在字的左边。铅摘的总笔画数为15画。
铅摘的来源
《铅摘》一词源于古代医学书籍,《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凡喉鸣者不能饮食,铅摘取之。”这里指的是治疗喉鸣的方法是通过摘除患者喉咙中的铅质物品。后来,铅摘逐渐引申为摘取铅质物品或铅制品的一般动作。
铅摘的繁体字
铅摘的繁体字为「鉛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铅摘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常见的古代写法为「鈆摘」、「鉛攩」等。
铅摘的例句
1.医生使用镊子将患者喉咙里的铅摘除了。
2.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铅摘下来,以免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组词
1. 铅笔:用铅制成的笔。
2. 铅坠:用于挂在线端以使其垂直的金属器具,常用于测量竖直、引水等。
3. 铅球:用铅制成的球状物。
近义词
摘除、剔除、拿掉。
反义词
安装、装配、固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