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官署長官一日早晚兩次坐衙,受屬吏參拜治事。傍晚申時坐衙稱晚衙。 唐 白居易 《夜歸》詩:“逐勝移朝宴,留歡放晚衙。”《南宮詞紀·玉包肚·<題情>之二》:“緑牕低亞,看遊蜂争喧晚衙。” 清 曹寅 《雨夕偶懷桐臯僧走筆得二十韻卻寄》:“晚衙鼓鼕鼕,簿牒清擾擾。”
“晚衙”是古代官署制度的特定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舊時官署長官每日傍晚申時(約下午3-5點)的坐衙辦公制度,與早晨的“早衙”對應。官員需在此時間段處理政務、接受屬吏參拜,屬于古代行政常規安排。
二、曆史背景
三、文學與引申用法
四、相關對比
建議需區分具體語境:在曆史文獻中多指制度性辦公時段,現代使用若涉及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晚衙是一個成語,由“晚”和“衙”兩個字組成。以下是對這個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說明。
晚衙的拆分部首是“日”和“衣”,其中“日”是指“太陽”的意義,而“衣”表示“衣服”的意義。晚衙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晚衙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甫的《秋興贈衛八處士》詩中:“掩淚常招春晚衙”。在這裡,晚衙的意思是指一天的晚上,暗指官員正在晚上加班辦公,忙于政務。後來,晚衙也被借用來表示工作晚會或晚上的政務。
晚衙的繁體字為「晚牙」。
在古代,晚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在現代漢字字典中,我們隻能找到晚衙的現代寫法。
1. 政府部門組織了一場晚衙,以慶祝節日。
2. 昨晚我熬夜加班,就像在晚衙一樣。
3. 市長每天晚上都會在辦公室開晚衙。
晚衙可與其他詞組合産生新詞,如晚衙會(官府晚上舉行的會議)。
晚上政務、晚間公事。
清晨閑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