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 a clean breast of everything] 連同盤子一起端出來。比喻全部說出,毫無保留
現在除非把這件事和盤托出,再添上些枝葉,或者可以激怒于他,稍助一臂之力。——《官場現形記》
把東西全盤端出,比喻将東西全部拿出或将意見全部說出,毫無保留。《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将 莊子 所著《南華真經》及 老子 《道德》五千言,和盤托出獻與王孫。” 清 黃宗羲 《答張爾公論茅鹿門批評八家書》:“觀 荊川 與 鹿門 論文書,底蘊已自和盤托出。” 清 趙翼 《瓯北詩話·蘇東坡詩》:“ 坡 亦不知所備,故不得不和盤托出。”
關于成語“和盤托出”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将事情或想法毫無保留地全部說出或展示,如同将盤中之物完全傾倒而出。比喻坦誠相待、不藏私心,常用于強調徹底交代或表露真實情況。
二、出處與演變
該成語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描述田氏将莊子著作完整獻出的場景。清代《官場現形記》中也有使用,進一步強化了“全盤交代”的語境。
三、結構解析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與示例
適用于需要坦誠溝通的場合,如親密關系、工作彙報或矛盾調解。例如:
“經過勸說,他終于将事情經過和盤托出。”()
“談判中,雙方需和盤托出需求才能達成共識。”()
此成語通過具象化的動作傳遞抽象的情感價值,成為漢語中表達“徹底坦誠”的經典表述。
《和盤托出》是一個成語,意為完全、徹底地表露、揭示。形容把事情的真相、情況全部都透露出來。
《和盤托出》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手。總共有19個筆畫。
《和盤托出》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原文是“和氏之璧,仲尼以是招其君而盤誅其私。而盤茂在中,盤咎在室,和氏猶求亡璧。”意思是孔子通過招聚和氏國君主,揭露他們的私下勾當,而和氏國君則飄然脫逃。這個故事成為成語後,用來表達直接透露事實真相的意思。
《和盤托出》的繁體字是「和盤托出」。
《和盤托出》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變化。
他終于在法庭上和盤托出了自己的罪行。
和諧、和平、和美
真言如晶、直言相告、爽快地說、全盤托出
掩蓋真相、隱瞞事實、含糊其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