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束的意思、鉗束的詳細解釋
鉗束的解釋
控制約束。 宋 蘇轼 《乞赈濟浙西七州狀》:“鉗束私酒漏稅之類,必倍於平日。”《明史·張璁傳》:“又奏行憲綱七條,鉗束巡按禦史。” 章炳麟 《正仇滿論》:“鉗束之工,聚歛之巧,往事已矣。”
詞語分解
- 鉗的解釋 鉗 (鉗) á 夾住,限制,約束:鉗制(用強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動)。鉗擊。 夾東西的用具:鉗子。老虎鉗。平口鉗。鉗工。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網絡擴展解釋
“鉗束”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ián shù,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強制手段進行控制或約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義分解:
- 鉗:原指夾東西的工具(如“老虎鉗”),引申為“夾住、限制”之意。
- 束:指捆綁、系住,引申為“限制、管控”。
- 組合義:兩者結合後,強調以強制力或制度手段對人、事進行限制或管束。
曆史用例與語境
- 宋代政策
蘇轼在《乞赈濟浙西七州狀》中提到“鉗束私酒漏稅”,指通過嚴格措施控制違法釀酒和逃稅行為()。
- 明代監察制度
《明史·張璁傳》記載“奏行憲綱七條,鉗束巡按禦史”,指用法規約束監察官員的權力()。
- 清代批評
章炳麟在《正仇滿論》中以“鉗束之工”形容清政府通過高壓手段控制民衆()。
現代用法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描述制度、法規或權力對行為的強制約束。
- 近義詞:箝制、管制、束縛(注:“箝束”為異體寫法,含義相同,見)。
- 反義詞:放任、自由、寬松。
補充說明
- 文學引用:清代張履詩句“神鑄群形,默以寓鉗束”,比喻自然規律對萬物的隱性約束()。
- 詞性延伸:可作動詞(如“鉗束行為”),或名詞化使用(如“鉗束之工”)。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文獻案例,可參考《明史》《蘇轼文集》等典籍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鉗束的意思
鉗束是一個名詞,形容兩件或兩個以上的物體被鉗子夾緊或捆綁在一起的狀态。它可以用來指代實際的物體,也可以用來形容比喻性的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鉗束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金屬)和束(草繩),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鉗束一詞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屬于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鉗束的寫法為鉗束,字形保持基本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鉗束的古漢字寫法為「鉗束」,鉗的字形與現代漢字中的鉗相似,束的字形與現代漢字中的束相同。
例句
1. 他用鉗束将兩根金屬管夾緊。
2. 這個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鉗束了公司内部的資金流動。
組詞
1. 鉗鉗:指用鉗子夾緊。
2. 束縛:指用繩子或束帶限制行動。
3. 捆綁:指用繩子或束帶将物體捆紮在一起。
近義詞
1. 夾緊:指用力夾住物體。
2. 緊縛:指緊密地束縛在一起。
反義詞
放開:指解除束縛,使物體分散開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