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eaven and earth]∶天地
扭轉乾坤
(2) [male and female]∶男女
亦作“乾川2”。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辭下》:“ 黃帝 堯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大戴禮記·保傅》:“《春秋》之元、《詩》之《關雎》、《禮》之《冠》《昏》、《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終雲爾。” 明 何楷 《古周易訂诂》卷一:“《周易》首《乾》《坤》。”
(2).稱天地。《易·說卦》:“乾為天……坤為地。” 漢 班固 《典引》:“經緯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語·執辔》:“倮蟲三百有六十而人為之長,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問 《自題中州集後》詩之三:“萬古騷人嘔肺肝,乾坤清氣得來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谕鬼》:“豈乾坤兩大中,兇頑任爾。”
(3).稱日月。 唐 杜甫 《登嶽陽樓》詩:“ 吳 楚 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楊倫 箋注引 董斯張 曰:“考《水經注》: 洞庭 湖廣圓五百裡,日月若出沒其中。”
(4).國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詞·浣溪沙》:“竭節盡忠扶社稷,指山為誓保乾坤。” 宋 楊萬裡 《得親老家問》詩之二:“乾坤裂未補,簪笏達何榮?” 元 馬緻遠 《陳抟高卧》第一折:“治世聖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吳承恩 《寄漁石唐公》詩:“青山已信公真隱,肯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勢,大局。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争地圖》詩:“拚将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陳毅 《過貴陽》詩:“共慶長征人未老, 遵義 會議定乾坤。”
(6).指帝、後。《後漢書·皇甫規傳》:“ 梁太後 臨朝, 規 舉賢良方正。對策曰:‘……陛下6*體兼乾坤,聦哲純茂。’” 王先謙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臨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體兼乾坤。”
(7).玄虛;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黃繡球》第十回:“ 黃通理 道:‘你怎樣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們弄些什麼乾坤出來?’ 黃繡球 拍掌大笑説:‘這個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乾坤漢語 快速查詢。
“乾坤”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多重内涵,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哲學内涵
源于《易經》,乾卦(☰)與坤卦(☷)是八卦的基礎,分别代表“天”和“地”,是萬物生成的根源。《彖傳》提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強調乾為萬物起始,坤為萬物承載。兩者相輔相成,主導事物運動變化。
擴展含義
文化應用
在文學中常以宏大意象出現,如杜甫詩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展現天地壯闊;道教文化中,乾坤也被視為玄妙之門,衍生出“玄虛”“花招”等引申義。
卦象解析
乾卦符號為三連陽爻($begin{aligned} text{☰} end{aligned}$),坤卦為六斷陰爻($begin{aligned} text{☷} end{aligned}$),兩者組合象征宇宙的基本對立統一規律。
總結來看,“乾坤”既是具體的天地、男女之喻,又是抽象的哲學符號,廣泛滲透于中國文化中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認知體系。
《乾坤》是一個表示宇宙萬物的詞語,也可以用來表示天地、宇宙、世界等概念。這個詞語的含義非常廣泛,可以指示一切存在的事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乾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乙(yǐ)和土(tǔ)。其中,乙作為一個部首稱為右手,土作為一個部首稱為國字頭。
乾的筆畫數為九,坤的筆畫數為二,共計十一個筆畫。
《乾坤》在《周易》中有廣泛的引用,這是一本古老的中國典籍,用來闡明宇宙萬事萬物之理。其中,《周易》中的第一章即以“乾坤”為題,以“蓋天地之德運行于乾坤之間”來描述宇宙的萬物運行規律。
繁體字中,“乾”字為“乾”,“坤”字為“坤”。雖然簡化字已經在現代中國被廣泛使用,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或場合會使用繁體字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對《乾坤》的寫法有詳細的解釋。其中,“乾”字的古代寫法是“”。而“坤”字古代寫法則是“”。
1. 乾坤之間,充滿了神秘和奧妙。
2. 他有着打破乾坤的能力,可以改變一切。
乾天、天乾、坤地、地坤、乾坤大挪移、乾坤無垠等。
天地、世界、宇宙、萬物等。
封閉、有限、束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