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督率騎兵的軍官。 漢 王粲 《英雄記·胡轸》:“ 陳郡 太守 胡軫 為大督護, 呂布 為騎督。” 三國 魏 曹操 《步戰令》:“牙門将騎督明受都令。”
“騎督”是一個曆史軍事職官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督率騎兵的軍官,主要負責指揮和管理騎兵部隊。該詞由“騎”(指騎兵或騎馬)和“督”(監督、指揮)組成,強調對騎兵的統率職能。
曆史背景與品級
根據《通典》記載,騎督在晉代屬于軍事職官,位于雜號将軍之下,官階為第五品。常與“牙門将”并列,共同接受上級指令。
文獻記載
職責與地位
騎督需具備較高的軍事指揮能力,負責騎兵訓練、作戰調度及戰場紀律監督,是古代軍隊中重要的中層指揮官。
其他解釋争議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掌握權力、支配他人”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讀,建議以曆史職官含義為主。
“騎督”主要用于描述漢至晉代的騎兵指揮官,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通典》《英雄記》等原始文獻。
《騎督》一詞指的是擔任騎兵隊伍指揮官或者主管騎兵訓導的軍銜。騎兵在古代戰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騎督的職責是指揮、訓練和管理騎兵部隊。
《騎督》一詞共有兩個字,可以拆分為:"馬"和"目"。其中,"馬"為左部,"目"為右部。
拆分後各字的筆畫數分别為:"馬"(馬1)和"目"(目5)。
《騎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根據研究,漢字最早的形态是象形字,後來逐漸演變為早期文字。在字形演變的過程中,漢字的寫法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而如今在簡體中文中,"騎督"的寫法是最通用的形式。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騎督"。
在古時候,"騎督"一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研究,"騎督"在古代的寫法為:"乘督"。
1. 他以出色的騎術和豐富的戰鬥經驗被提升為騎督。
2. 這位年輕的騎督在戰鬥中展示了出色的指揮能力。
1. 槍騎兵
2. 騎兵團
3. 騎士
4. 騎兵
1. 騎軍
2. 騎兵指揮官
3. 騎士團長
步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