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寺廟。《舊唐書·高祖紀》:“伽藍之地,本曰浄居,栖心之所,理尚幽寂。”
(2).指清淨地居住。 宋 王安石 《示寶覺》詩之一:“超然聖寺山林外,别有禪天好浄居。”
(3).寺名。在 河南省 光山縣 西南 淨居山 上。佛教天台宗鼻祖 慧思 和 智顗 曾結庵于此。 唐 神龍 年間, 道岸 禅師始建此寺。 北宋 乾興 年間改名 梵天寺 。參閱 宋 蘇轼 《遊淨居寺》詩序。
“浄居”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指佛教寺院或修行場所。例如《舊唐書·高祖紀》提到“伽藍之地,本曰浄居”,說明其與佛教建築的關聯。宋代蘇轼在《遊淨居寺》詩序中也提到河南光山的淨居寺,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指遠離世俗紛擾的修行或隱居狀态。如王安石《示寶覺》詩中“别有禅天好浄居”,強調超然物外的居住環境。
特指位于河南省光山縣西南淨居山的寺廟。該寺由唐代道岸禅師始建,北宋幹興年間更名為“梵天寺”,是天台宗祖師慧思、智顗的修行地之一。蘇轼曾遊曆此寺并作詩,使其更具文化意義。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文或曆史細節,可查閱蘇轼、王安石的作品或地方志記載。
浄居(jìng jū)是一個日語詞語,意為“清淨的居住”。它可以指一個人居住的環境整潔、安靜,不存在噪音和雜亂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指一個人内心的甯靜和平和。
浄居的拆分部首是“水”和“屍”,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其中,“水”作為主要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整個詞語共有10個筆畫。
浄居一詞源于日語,是由兩個日文漢字“浄”和“居”組合而成的。在中文中,這個詞通常使用簡化字“淨居”來表示,而不是繁體字。
古時候,浄居在中文中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其中,“浄”字通常采用水旁和告字邊,整體形狀更加複雜。而“居”字則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形态。
以下是浄居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與浄居相關的組詞有:
浄居的近義詞是“淨室”、“清靜”。
浄居的反義詞是“喧嚣”、“雜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