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聯吏的意思、聯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聯吏的解釋

猶同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公在畿甸,僕尉 長安 ,多陪府庭,是稱聯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聯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應用兩方面解析:

一、詞源釋義 "聯"本義為"連接",《說文解字》釋作"連也",引申為事務關聯;"吏"指古代基層行政人員,《周禮》定義為"治人者"。二字合稱特指具有協作關系的官吏體系,常見于漢唐文獻,用以描述需要聯合處理的公務場景。

二、文獻用例 《後漢書·百官志》記載:"郡縣聯吏,共理民事",指不同行政層級的官員需協同處理地方事務。唐代杜佑《通典·職官》更明确指出:"凡聯吏治事,必錄要會",強調協作過程中的文書備案制度。

三、職能特征 根據《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該詞特指三類協作關系:

  1. 同級衙署間的聯合辦公人員
  2. 跨部門案件審理的臨時工作組
  3. 中央與地方聯合督查的特派官吏 這種協作機制常見于戶籍核查、賦稅征收等需多方确認的行政事務。

四、語義演變 宋元後隨着官制改革,該詞逐漸被"同僚""會官"等新稱謂取代。明代《吏學指南》已将其列為"古官制遺存",現代僅見于特定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聯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聯吏”讀作lián lì,意為“猶同僚”,即指在同一官府或機構中共事的官吏。其中“聯”指聯合、聯結,“吏”泛指古代官吏,合稱即共同任職的官員。

  2. 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怨怒》:“公在畿甸,僕尉長安,多陪府庭,是稱聯吏。”此處“聯吏”強調兩人因共同輔佐官府事務而形成的同僚關系。

  3. 字義分解

    • 聯:本義為聯結、聯合,如“聯名”“聯盟”;
    • 吏:指古代低級官員或泛指官吏,如“胥吏”“酷吏”。
  4. 相關詞語
    近義詞可對應“同僚”“僚屬”,但古代文獻中更常用“同僚”表達類似含義。反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如“上下級”等。

  5.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公文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其語境常與官職、官府協作相關,例如描述官員間的共事關系或職責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吏”的單獨釋義或古代官制背景,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襬紋班姬辭辇不求人徹膽臣服赤鳳來礎泣而雨出洋存志阸艱反顔感皇恩隔斷闆怪樣挂緑鬼功貴卿歸身孤篠韓盧逐塊懷鼠淮雨花賬湖山怙終不悛假詞節俠粳稻酒瘋子揫聚卷手舉石鎖括率累胝蛎蚝理繹龍公鬧飲内燃機潘渚樸趾源披榛陗束擒捕罄匮清晏瓊姬祁山趣興沙岡善罷甘休嬗更上鹹五,下登三稍袋壽藏宿鹭通同一氣問端汶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