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合的意思、匡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合的解釋

《論語·憲問》:“ 桓公 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後以“匡合”謂糾合力量,匡定天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 齊桓 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豈世乏曩時之臣,士無匡合之志歟?”《北齊書·文宣帝紀》:“逮光統前緒,持衡匡合,華戎混一,風海調夷。”《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司馬消難 、 王謙 ,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匡合”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曆史典故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匡合”指通過糾合力量、匡正天下,最終實現統一或和諧的狀态。該詞源于《論語·憲問》中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強調以非武力手段聯合諸侯、安定天下。

二、典故來源

  1. 《論語》記載
    孔子評價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通過外交而非戰争實現諸侯聯盟,使周王朝恢複秩序,百姓受益。
  2. 曆史應用
    如《晉書》提到齊桓公忽略管仲的缺點而重視其“匡合之大謀”,《文選》也以“匡合之功”形容齊桓公的霸業。

三、延伸用法

四、相關成語 “匡合之功”專指治理國家的重大功勞,如王褒《聖主得賢臣頌》中“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語境,核心内涵是通過智慧與協作實現統一,而非依賴武力。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晉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匡合

匡合(kuāng h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匡和合。它的部首是匚和米,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匡合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之什·匡》中。在古代文獻中,匡合常被用來描述神通廣大或救助他人的行為。

繁體

在繁體字中,匡合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匡合的寫法略有不同。合在舊字典中以丷代替,匡則以巠代替。這種寫法與現代的寫法相比,更加繁瑣。

例句

1. 他經常匡合朋友們的困境,給予他們幫助和支持。

2. 這個組織的宗旨是匡合正義,推動社會的進步。

組詞

1. 匡扶:幫助、支持他人。

2. 合作:共同努力、進行合作。

3. 匡正:糾正、恢複正常狀态。

近義詞

1. 幫助:協助、扶持。

2. 救助:拯救、援救。

反義詞

1. 破壞:破壞、損害。

2. 違背:背離、違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