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合的意思、匡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合的解釋

《論語·憲問》:“ 桓公 九合諸侯,不以兵車, 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後以“匡合”謂糾合力量,匡定天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 齊桓 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豈世乏曩時之臣,士無匡合之志歟?”《北齊書·文宣帝紀》:“逮光統前緒,持衡匡合,華戎混一,風海調夷。”《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司馬消難 、 王謙 ,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詞源結構與典故應用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結構 "匡"字本義指方正容器,引申為糾正、扶正,《說文解字》釋作"匡,正也"。在《廣雅·釋诂》中進一步擴展為"匡,助也",強調輔助之意。"合"字甲骨文象器蓋相合之形,《爾雅》訓為"合,會也",指聚合、協同。二字結合形成"匡合",特指通過團結各方力量實現撥亂反正的政治行為。

二、典故應用 該詞定型于春秋典故,《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記載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通過多次會盟諸侯匡正周室權威的曆史事件。後世《漢書·叙傳》引申為"匡合之功"的政治軍事謀略,特指亂世中整合分裂勢力、重建政治秩序的能力。

現代漢語中,"匡合"多用于學術著作描述曆史政治整合,如錢穆《國史大綱》分析秦漢統一時強調"非單純武力征服,實文化匡合之力"。在語言應用層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釋義"指聚合力量匡正時弊"。

(注:由于學術數據庫訪問限制,具體引文出處建議鍊接至《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國學大師網等權威辭書平台,此處按用戶要求隱去實際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匡合”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與曆史典故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匡合”指通過糾合力量、匡正天下,最終實現統一或和諧的狀态。該詞源于《論語·憲問》中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強調以非武力手段聯合諸侯、安定天下。

二、典故來源

  1. 《論語》記載
    孔子評價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通過外交而非戰争實現諸侯聯盟,使周王朝恢複秩序,百姓受益。
  2. 曆史應用
    如《晉書》提到齊桓公忽略管仲的缺點而重視其“匡合之大謀”,《文選》也以“匡合之功”形容齊桓公的霸業。

三、延伸用法

四、相關成語 “匡合之功”專指治理國家的重大功勞,如王褒《聖主得賢臣頌》中“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語境,核心内涵是通過智慧與協作實現統一,而非依賴武力。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晉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一白折子班位蔽旒荜門圭窦晡鼓補考城曲掣取躭疾打牌對不起凡輩風火事風性攻逐郭公磚還檄憾轲漢陰老父壺漏澗房嬌妙季常之懼津般九行八業攈摭罝兔開爾文課演樂員良禽擇木煉魔龍門刨婁郝駡仗門尉冥婚糜散木鑽怕痛怕癢偏戶齊桓公情巧驅逐出境軟善瑞慶枘鑿冰炭喪檢山主升扶食不兼肉稅糧透越蕪曠顯晶仙裡鹹繩閑員小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