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蝼螾的意思、蝼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蝼螾的解釋

見“ 螻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蝼螾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單字本義及古籍用例中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記載,“蝼”指蝼蛄,屬昆蟲綱直翅目,古稱“蝼蝈”,《禮記·月令》有“孟夏之月蝼蝈鳴”的記載;而“螾”通“蚓”,即蚯蚓,《荀子·勸學》雲“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特指其生存特性。

二字連用最早見于《莊子·秋水》篇:“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其中以“蝼螻(螾)”比喻微小之物,後世如唐代成玄英《莊子疏》釋為“蟲之微者”,明代方以智《通雅》則注“蝼螾猶言微蟲”。

在詞義演變過程中,“蝼螾”逐漸衍生出雙重文化内涵:其一象征卑微渺小,如清代王夫之《周易外傳》以“蝼螾之穴”喻指事物根基;其二體現自然循環,《淮南子·時則訓》載“蝼螾鳴則雨至”,反映古代物候觀測經驗。該詞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哲學論述中,承載着漢語獨特的意象表達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蝼螾”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óu yǐn,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蝼螾”由“蝼”(蝼蛄)和“螾”(蚯蚓)兩種昆蟲組成。蝼蛄是生活在泥土中的小型昆蟲,蚯蚓則是無足無骨的環節動物,二者在古人眼中均被視為微不足道的生物。因此,成語“蝼螾”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渺小、無足輕重,常用于貶義語境( )。


二、詳細解釋

  1. 字面意義
    指蝼蛄與蚯蚓,兩者均屬微小生物。例如《荀子·勸學》中“螾無爪牙之利”,即以蚯蚓比喻能力薄弱者()。

  2. 比喻義

    • 平庸無能之人:如“蝼螾之才”形容才能低微、難成大器者()。
    • 微末之事:可指瑣碎或無關緊要的事物,如“計較蝼螾之争”。

三、用法與示例


四、文化背景

古人常以自然生物喻人,如“蜉蝣”喻生命短暫,“龍鳳”喻傑出人物。而“蝼螾”則通過微小生物,強調謙遜或批判目光短淺的價值觀( )。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網站如滬江線上詞典(來源1、3)。

别人正在浏覽...

變化無常蔔晝蔔夜宸題遲莫宕延道伴盜國道治忿怨夫家浮僞管幹鼓吹喧阗河漢江淮呵辟荷紫魟科滑杆懷二黃檗家務孑餘急遽鏡清近識錦帷酒榼劇飲客坐匡補良膏涼面獠奴令曲漫抹沒肚子腼瞢闵悼謬品女兒痨蟛蜞乾啞瓊樓氣誼全套讓與撒酒風山籠蛇甲生子水曆彈性讨說土難陀螺五蘟相碰限絕消費者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