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t;defense;land of a country] 關塞;關防。泛指山河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宋· 柳永《八聲甘州》
(1).指 函谷 等關與 黃河 。《史記·蘇秦列傳》:“ 秦 四塞之國,被山帶 渭 ,東有 關 河 ,西有 漢中 。” 張守節 正義:“東有 黃河 ,有 函谷 、 蒲津 、 龍門 、 合河 等關。”《宋書·範泰傳》:“近者東寇紛擾,皆欲伺國瑕隙,今之 吳 會 ,寧過 二漢 關 河 ,根本既搖,于何不有。” 唐 章碣 《焚書坑》詩:“竹帛煙銷帝業虛, 關 河 空鎖 祖龍 居。”
(2).關山河川。《後漢書·荀彧傳》:“此實天下之要地,而将軍之關河也。” 宋 陳師道 《送内》詩:“關河萬裡道,子去何當歸。”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空山冰雪卧懶出,征斾關河送敢負?”
“關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化語境和具體用法。以下是詳細解析:
“關河”原指函谷關與黃河,後泛指關塞、山河,常象征國家疆域或險要地勢。例如《史記·蘇秦列傳》提到“東有關河”,即指函谷關與黃河構成的天然屏障。
地理概念
最初特指函谷關和黃河(《史記》記載),後擴展為關隘與河流的統稱,如《後漢書》中“關河”代指山河要地。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渲染蒼涼意境,如柳永《八聲甘州》中“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通過山河冷寂的景象表達羁旅愁思。
比喻義
可比喻關鍵位置或艱難旅途,如陸遊詞中“想關河,雁門西”暗指邊疆戰事的重要關隘。
“關河”一詞融合了地理、曆史與文學的多重意蘊,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山河險要”,既可指實際地形,亦可作為文化符號表達家國情懷或人生境遇。
《關河》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形容阻礙人前進或通過的障礙或困難。
關河的拆分部首是“門”和“水”,拼音分别是“guān”和“hé”。關河的總筆畫數是13畫。
關河的繁體字為「關河」。
在古時候,關河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這項任務的困難就像是越過一道高大的關河。
2. 雖然面臨關河,但我們決心繼續前進。
關河的相關組詞有:關卡、關隘、河流、關塞等。
與關河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阻礙、障礙、困難、難關等。
與關河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暢通、平坦、順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