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鯸鲐的意思、鯸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鯸鲐的解釋

河豚的别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鯸鲐(hóu tái)是漢語中對河豚的古稱,特指一類具有劇毒的海生魚類。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字形與音讀

二、基本釋義

指河豚科魚類,尤以内髒含劇毒著稱。

三、文獻溯源

  1. 《爾雅·釋魚》:

    早期記載“鯸鲐”為江海魚類,但未詳述毒性。

  2. 明代《本草綱目》:

    李時珍明确記載:“鯸鲐……狀如蝌蚪,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吳人言其血有毒”。

  3. 清代《通雅》:

    方以智指出“鯸鲐即河豚,今俗呼為氣泡魚”。

四、現代對應與延伸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
  2. 《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科學出版社,2002.
  3. 李時珍《本草綱目·鱗部》,萬曆刻本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鯸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魚類名稱的演變來理解:

  1. 基本釋義
    “鯸鲐”是古代對河豚的别稱。河豚為鲀科魚類的統稱,因受威脅時會吸入空氣或水使身體膨脹如球而得名。

  2. 名稱來源

    • “鯸”字從魚、侯聲,可能與河豚的形态或習性相關;
    • “鲐”原指鲭科魚類(如現代稱“鲐魚”),但在此組合中與“鯸”連用特指河豚,屬于古漢語中的異名現象。
  3. 文獻記載
    該詞可見于《本草綱目》等古籍,描述河豚“肝及子有毒”,并提及“鯸鲐”之名。古代常将有毒河豚與普通食用魚類區分,故衍生出特殊稱謂。

  4. 現代使用
    當代已極少使用“鯸鲐”一詞,多直接稱“河豚”或“河鲀”。需注意,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内髒,處理不當易緻中毒。

建議:若該詞出自特定古籍或方言,需結合原文語境進一步分析。現代交流中建議使用通用名稱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包産到戶邊墩蔽鄣不世不足齒數谄骨朝審城河弛然沖堅毀銳大厎大穰東荒黩祭飛穣烽邏封叙拊背搤吭伏脈拊噪格納拱門公正不阿歸款孤立無助合度赫曦化流環玦郊儀疾疚基宇抗違刻盭曠大爛爗廉空流語隆盛旁靡漂亮朋友平歲淇奧卿卿悛悟人外遊入井望天三尺紗紗生魄守祀水力曙月損心甜口兒香氛相俪小錢小犬溪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