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逋耗的意思、逋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逋耗的解釋

逃亡、減少。《新唐書·郭虔瓘傳》:“将作大匠 韋湊 上言:‘ 漢 徙豪族以實 關中 ,今畿輔戶口逋耗,異時戎虜入盜,丁壯悉行,不宜更募驍勇,以空京甸,資荒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逋耗(bū hào)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其核心含義指因逃亡、躲避而造成的損失或虧缺,尤其與人口、賦稅等社會管理領域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逋(bū)

    • 本義:逃亡、躲避。

      《說文解字》釋為“亡也”,如“逋逃”(逃亡)、“逋客”(隱士或逃亡者)。

    • 引申義:拖欠(如“逋租”)、拖延(如“逋慢”)。

      來源:《說文解字注》。

  2. 耗(hào)

    • 本義:消耗、減損。

      《玉篇》釋為“減也,敗也”,如“損耗”“耗費”。

    • 引申義:消息、音信(如“噩耗”)。

      來源:《玉篇》。


二、合成詞釋義

逋耗為并列結構,結合兩字含義,指: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解析

  1. 《資治通鑒·唐紀》:

    “州縣凋敝,戶口逋耗。”

    釋義:地方衰敗,戶籍人口因逃亡而銳減。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

  2. 《文獻通考·田賦考》:

    “逋耗累積,倉廪空虛。”

    釋義:因拖欠賦稅和逃亡導緻的虧空累積,倉庫儲備空虛。

    來源:《文獻通考》卷四。


四、現代應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逋耗”已極少使用,屬曆史詞彙,多見于研究古代經濟、社會的學術文獻,強調人口流失或資源減損的社會治理問題。其内涵可歸納為: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顧野王《玉篇》(清刻本)。
  3.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1985年)。
  4.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5. 馬端臨《文獻通考》(中華書局,2011年)。

網絡擴展解釋

“逋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逋耗(bū hào)指逃亡、減少,多用于描述人口流失或數量縮減的現象。該詞由“逋”(逃亡、拖欠)和“耗”(消耗、減損)二字組合而成,強調因逃亡導緻的數量減少。


詞源與例句

  1. 《新唐書·郭虔瓘傳》中的用例:
    “将作大匠韋湊上言:‘漢徙豪族以實關中,今畿輔戶口逋耗,異時戎虜入盜,丁壯悉行,不宜更募骁勇,以空京甸,資荒服。’”
    ——此句指京畿地區人口因逃亡而減少,韋湊反對繼續招募士兵,以免加劇人口流失。

使用場景


同義詞

相近詞彙包括“逃散”(逃亡離散)、“減耗”(數量減少),但“逋耗”更強調“逃亡”與“減少”的雙重含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戶籍制度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合適拜蹈百日黃白字班幹部暴兵禀赴栟榈駁辭播鼗藏香钗分拆台倡子翠麟大芒落箪壺雕章琢句疊層底發斧畫拊楗梗逆瓜子哄犯荒恣歡喜假貸絸眉金斷靜君寄奴糾軍镌心局幹抗拒闚望爛柯樵勞積涼波緑蔭蔭謬理撚巴旁系親屬蹒跚切斷七行俱下跂蠕孺蒙沈魅是凡書劄祀奉隨時制宜停産無聲無臭無適小隊協愛諧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