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幼。《新唐書·裴度傳》:“帝雖孺蒙,然注意 度 。”
“孺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年幼,常用來形容孩童或未成熟的個體。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新唐書·裴度傳》記載,“帝雖孺蒙,然注意度”,意為皇帝雖然年幼,但仍重視裴度(唐代名臣)。此處“孺蒙”特指幼年君主,強調年齡小但具備一定政治意識。
單字拆分
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用于描述年幼但需承擔重任的人物。例如在《新唐書》中,唐敬宗繼位時年僅16歲,用“孺蒙”既點明其年齡,又暗示治國需依賴賢臣輔佐的背景。
多個詞典(如查字典、愛站小工具等)均以《新唐書》為典源,釋義一緻。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更多作為古文研究或文學創作的詞彙素材。
如需進一步了解《新唐書》原文背景,可查閱、3、5等來源。
孺蒙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幼稚、不成熟的兒童。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孺和蒙。
孺是一個獨體字,它由四個筆畫組成。它的部首是子,表示與兒童有關的意思。孺是指小孩,主要用來指稱幼稚、天真的孩子。
蒙也是一個獨體字,它由十二個筆畫組成。它的部首是艸,表示與植物有關的意思。蒙是指未開花的植物,也用來形容未成熟的事物。
據考證,《孺蒙》最早出現在《尚書大傳》中,出自《周書·周官·孺子》篇。在古代,孺蒙通常用來形容未成年的子女,強調他們的幼稚、不成熟。
在繁體字中,孺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秦朝統一文字之前,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并不統一,有時候會有變異和差異。然而,孺蒙這個詞的寫法在古代并沒有大的變化。
下面是一些使用孺蒙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孩子雖然聰明,但還很孺蒙。
2. 父母應該耐心教育孺蒙之子。
組詞:孺子、孺慕、蒙蒙、蒙受
近義詞:幼稚、稚嫩
反義詞:成熟、成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