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蹈的意思、拜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蹈的解釋

拜舞。《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六》:“上将軍 烏昭遇 使於兩 浙 ,以朝廷事私於 吳 人,仍目 鏐 為殿下,自稱臣,謁 鏐 行拜蹈之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拜蹈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肢體動作。該詞由“拜”與“蹈”兩個動詞複合構成:

一、詞義解析

  1. 拜:指雙手合掌舉于胸前,身體前傾或屈膝觸地的禮節動作,常見于祭祀、朝見等莊重場合(《漢語大詞典》第2版)。
  2. 蹈:原指頓足踏地,後延伸為遵循、履行之意,在禮儀語境中特指配合叩拜的肢體動作。

二、本義與文獻用例 拜蹈最初表示“叩拜時以足頓地”的連貫動作,見于《後漢書·馬援傳》記載:“公孫述鸾旗旄騎,警跸就車,磬折而入,拜蹈之禮甚恭。”此處生動描繪了古代臣子觐見君主時叩拜頓足的全套禮儀。

三、詞義演變 隨着時代發展,拜蹈的詞義産生分化:

  1. 禮儀層面:保留原始義項,專指祭祀或重大典禮中的完整跪拜動作流程(《中國古代禮制研究》)。
  2. 象征層面:引申為對某種理念的尊崇與踐行,如明代文獻中“拜蹈聖賢之道”的用法,強調精神層面的追隨。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傳統禮儀複原場景。其構詞法仍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反映了古代漢語單音節詞向複合詞演變的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拜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拜蹈”由“拜”(跪拜行禮)和“蹈”(跳躍)組成,字面意為跪拜并跳躍,引申為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極高的敬意或崇拜。該詞多用于形容對尊長、權威或信仰對象的極度尊崇。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來源

根據《舊五代史》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官員烏昭遇出使吳越國時,曾對吳越王錢镠行“拜蹈之禮”,自稱臣子并尊稱對方為“殿下”。此例表明,“拜蹈”在古代是一種結合跪拜與舞蹈動作的禮儀,常見于正式場合表達臣服或敬仰。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使節間的禮儀行為。
  2. 文學表達:可比喻對某人或事物的極度推崇,如“拜蹈其風骨”。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注意

現代漢語中“拜蹈”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舊五代史》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阜雹子北府邊臣辨解兵變婢女撥忙不着疼熱趻踔赤膊上陣齒頰齒躐出言吐詞刺谳從居大渾家凋罄棐谌飛毛腿膏腴之地光膺赫濯歡暢黃皮刮廋荒閲沍寒赍調嫉惡如仇九方堙跬譽籃筐了然于心連蟲陸兩末烈屬吏術鹿縱鳴鑼木官木頭底兒飄馬兒僻詭皮婚乾雨棄除奇巧乳牛燒天火把生禀師比實足首足異處雙字嗣男未冠委黃沃潴五盾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