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奴的意思、寄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奴的解釋

南朝 宋高祖 劉裕 的乳名。《宋書·武帝紀上》:“ 高祖 武皇帝 諱 裕 ,字 德輿 ,小字 寄奴 , 彭城縣 綏輿裡 人, 漢高帝 弟 楚元王 交 之後也。”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 寄奴 曾住。” 元 吳師道 《戲馬台》詩:“ 寄奴 千載心争雄,登高把酒臨秋風。” 章炳麟 《革命道德說》:“雪中原之塗炭,光先人之令聞, 寄奴 、 元璋 之績,知其不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奴”一詞主要有以下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南朝宋高祖劉裕(363-422年)的乳名。據《宋書·武帝紀》記載,劉裕小名“寄奴”,出身寒微,後通過戰功建立劉宋政權,成為南朝的開國皇帝。

  2. 曆史背景
    劉裕的成長經曆與“寄奴”一名形成反差:他雖早年貧苦,但最終以軍事才能崛起,終結東晉,開創南朝宋。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即以“寄奴”代指劉裕,借古喻今。

  3. 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個别資料(如)提到“寄奴”可指“被托付、寄養的人”,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或常用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解讀,需謹慎參考。

該詞核心含義與劉裕相關,建議優先采用曆史文獻及權威詞典釋義(如《宋書》、漢典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奴》的詞義

《寄奴》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意指将奴隸寄托給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寄奴》的部首是宀(mian),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寄奴》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一般認為是古代文人根據社會現象創造出來的詞語。在繁體漢字中,其寫法為「寄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寄奴」的寫法略有不同,常用的寫法為「寄奴」或「寄奴」。

例句

1. 他決定将寄奴交由親戚照顧。

2. 在古代的中國,許多貴族都有寄奴來服侍他們。

組詞

1. 送奴:指将奴隸送給他人。

2. 接奴:指接收他人寄托的奴隸。

3. 寄人籬下:指寄居在他人家中。

近義詞

1. 托付:指将某物或某人交托給他人照顧。

2. 寄托:指将希望、期望等寄予他人。

反義詞

自主:指個體能夠獨立做出決定,不依賴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