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吐哺的意思、吐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吐哺的解釋

見“ 吐哺 ”。


(1).吐出嘴裡食物。《漢書·高帝紀上》:“ 漢王 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 顔師古 注:“哺,口中所含食也。”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資州鶴》:“﹝ 何 ﹞嘗蔭大木下,望其颠紅鶴巢甚大,數雛啾啾然。已而其母歸,方憩枝上,銜食向巢立, 何生 彍弩射之,中其腹。勢且墜,猶忍死引頸吐哺飼其子,乃墜地。”

(2).亦作“ 吐餔 ”。極言殷勤待士。《後漢書·馬援傳》:“天下雄雌未定, 公孫 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 宋 蘇轍 《元祐七年生日謝表》:“躬 周公 吐餔之勞,服 大禹 惡酒之戒。” 明 吾邱瑞 《運甓記·諸賢渡江》:“小生輩雖無遠略,願執鞭弭,況今 瑯琊王 尊禮賢豪, 王茂弘 吐哺下士。”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黃陶庵集外詩》:“卧薪天子正焦勞,吐哺宰臣方怵惕。”參見“ 吐哺握髮 ”。

(3).魚名。 明 馮時可 《雨航雜錄》卷下:“吐哺魚,名土附,以其附土而行也。或曰:食物嚼而吐之,故名吐哺。”參見“ 土附魚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吐哺”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1. 字面意義
    指吐出嘴裡的食物,常見于緊急情況下中斷飲食的動作。例如《漢書》記載劉邦“辍飯吐哺”處理突發事務。

  2. 引申含義
    引申為禮賢下士的誠意,典出周公“一飯三吐哺”的事迹。《史記》記載周公在洗浴、吃飯時多次中斷,隻為及時接待賢士,曹操《短歌行》名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即源于此。

  3. 特殊用法
    個别文獻中代指魚類名稱(如《漢典》标注),但此用法罕見。

文學化表達
該詞常用于形容當權者對人才的重視,如宋代蘇轍用“躬周公吐哺之勞”贊頌執政者勤政,明代《運甓記》以“吐哺下士”描述官員招攬賢才的姿态。

提示:若需完整古籍用例,可查閱《漢書·高帝紀》《後漢書·馬援傳》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吐哺

吐哺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它可以作為名詞和動詞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吐哺的部首是口字旁,總共有5筆。

來源:吐哺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篇中,意為哭泣、啼哭。後來引申為吃飯、吃奶的意思。

繁體:吐哺沒有繁體字,因為它的使用頻率較低,所以沒有被收入繁體字字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吐哺字并不是現代的“吐哺”,而是用另外的字來表示。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吐哺字:“䋛、䋞,吐也。”

例句: 1. 寶寶餓了,他哄着寶寶吐哺。 2. 她一邊吐哺一邊哽咽着說:“謝謝你們的關心。”

組詞:吐哺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吐哺之交(形容非常親密的朋友關系)、吐哺之恩(指精神、物質上的重大恩情)。

近義詞:哭泣、啼哭。

反義詞:飽食、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