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聳視的意思、聳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聳視的解釋

敬畏地注視。聳,通“ 竦 ”。《舊唐書·崔琯傳》:“莊色于朝,羣公聳視;讜詞不撓,淑問攸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 狄武襄 青 征 儂智高 時,大兵始出 桂林 之南,道旁偶一大廟,人謂其廟甚神靈。 武襄 遽為駐節而禱之焉……乃取百錢自持之,且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期盡錢面也。’左右或諫正:‘一儻不如意,恐沮師。’ 武襄 不聽,萬衆方聳視,已揮手倏一擲,則百錢盡面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聳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ǒng shì,其核心含義為敬畏地注視,通常用于形容人因敬畏、肅穆而專注凝視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解釋
    “聳”在此處通假“竦”,表示肅敬、恭敬();“視”即注視。組合後指帶着敬畏之心的凝視,強調心理上的莊重與肅然。

  2. 語境應用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例如:

    • 《舊唐書·崔琯傳》載:“莊色于朝,羣公聳視”,描繪朝堂上衆人因敬畏而肅立注視的場景()。
    • 宋代蔡絛《鐵圍山叢談》提到狄青祈禱時衆人“聳視”的反應,體現對神靈或莊嚴儀式的敬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原文(來源:、4、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聳視的意思

聳視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人們因驚訝、驚奇或恐懼而眼睛睜得大大的,目光集中地望着某個事物或某個方向。

部首和筆畫

聳視的部首是目部,表示與眼睛相關的意思。聳視的結構是由“聳”和“視”兩個字組成,共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聳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意是指目光凝視或注視。繁體字為「聳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聳視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聳視」,其中「聳」表示高高聳起,「視」表示注視。

例句

1. 她聳視着窗外,滿臉詫異的表情。

2. 小孩子好奇地聳着視,想看清楚動物園裡的大熊貓。

組詞

1. 聳立:高高聳立。

2. 視線:目光望向的方向或範圍。

近義詞

凝視、注視、盯視。

反義詞

漠視、輕視、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