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息的意思、宿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息的解釋

(1).上古稱賓客于道路休息住宿之處。《周禮·秋官·野廬氏》:“比國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樹。” 鄭玄 注:“宿息,廬之屬,賓客所宿及晝止者也。” 賈公彥 疏:“宿謂十裡有廬,三十裡有宿,五十裡有市。直言宿者,舉中言之,故雲‘廬之屬’以包之。”

(2).住宿休息。《後漢書·獨行傳·範冉》:“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敍分隔。”《雲笈七籤》卷一○七:“小來與人有隔數歲,便不與人共甌筯飲食。及長,遊處宿息,常自然安置。性不嘲調,世中戲謔,一切不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宿息"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結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

  1. 本義:夜宿與休息

    • 宿:本義指夜晚住宿、過夜。《說文解字》:“宿,止也。”引申為停留、居住。
    • 息:本義指呼吸,引申為休息、停止。《說文解字》:“息,喘也。”段玉裁注:“引申為休息之稱。”
    • 結合義:因此,“宿息”最核心的含義是指夜晚住宿休息,強調在旅途中或某個地點停下來過夜休整。例如:“行旅之人,日暮尋店宿息。”
  2. 引申義:停駐、栖息

    • 由“住宿休息”進一步引申,可以泛指停留、停駐在某個地方,或者栖息于某處。這個用法常帶有暫時性或階段性停留的意味。例如:“飛鳥宿息于林間。” “商隊在水源旁宿息。”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宿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名詞含義:古代道路上的休息場所

指上古時期為賓客在旅途中提供的休息和住宿設施。根據《周禮·秋官·野廬氏》記載,這些設施包括廬(簡易棚屋)、宿(正式驿站)和市(較大規模的集散地),每隔十裡至五十裡設置不同等級的服務點。例如鄭玄注:“宿息,廬之屬,賓客所宿及晝止者也”,說明這類設施既可用于夜間留宿,也可供白天短暫休憩。

二、動詞含義:住宿休息

表示停留過夜或短暫歇息的行為。如《後漢書·獨行傳》中記載範冉與友人“共前亭宿息”,即共同在亭驿中過夜;《雲笈七籤》也提到某人“遊處宿息”的生活狀态,指日常起居中的住宿行為。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周禮》《後漢書》等古籍用例及曆代注釋,體現了古代中國對旅宿系統的規範管理。

别人正在浏覽...

暴抶包巾豹霧悖暴比部不開眼拆字長跽長箋秤薪量水仇由第一冬菜犯困鳳台曲風雨交加粉嘴覆塞挂榻果躁寒勢何粉合朔紅眼徽幟冱嚴架勢基團焌油懼色侃侃而言蠟剪略窺一班聊慮留芳澧源聾瘖鸾杯麥克斯韋木劄農曆平渥稫稄牽拉淺略竅穴氣勢洶洶阮孚貂識辯釋勤襹襹水沫殊文厮素和它時王陽道王鳣誤聽枭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