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蜺的意思、素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蜺的解釋

亦作“ 素霓 ”。白虹。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 三國 魏 曹丕 《黎陽作》詩之三:“白旄若素霓,丹旗發朱光。” 唐 李白 《雜曲歌辭·俠客行》:“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明 徐渭 《賦得清秋落葉》:“ 白帝 乘秋秉素蜺, 青蛾 挾露弄風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素蜺(sù ní)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白色的虹”,即彩虹中位于主虹外側、色彩較淡且顔色排列順序與主虹相反的副虹,現代氣象學中稱為“霓”。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指白色的副虹,與主虹(雄虹)相對。古人觀察到霓的色彩較淡且色序與虹相反(虹外紅内紫,霓外紫内紅),因視覺上呈素白或淺淡之色,故稱“素蜺”。

    來源:《漢語大詞典》 “素霓:即白虹。又稱副虹。”

  2. 引申義

    • 象征祥瑞或異象:古籍中常以“素蜺”象征天象吉兆或非常之變,如《楚辭·九辯》以“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蒼龍之躣躣。屬雷師之阗阗兮,通飛廉之衙衙。前輕辌之锵锵兮,後辎乘之從從。載雲旗之委蛇兮,扈屯騎之容容。計專專之不可化兮,願遂推而為臧。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及君之無恙”描繪天象,其中“素霓”暗含天意。

      來源:《楚辭·九辯》王逸注

    • 借喻劍氣或兵戈:因“白虹貫日”等典故關聯,“素蜺”可喻指鋒刃寒光,如《漢書·鄒陽傳》載“昔者荊轲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

      來源:《漢書》顔師古注引應劭曰


二、古籍出處考證

  1. 《爾雅·釋天》

    “霓為挈貳”,郭璞注:“霓,雌虹也,見則陰陽不和。”此奠定“霓”為副虹的經典釋義。

    來源:《爾雅注疏》

  2. 《說文解字》

    段玉裁注“霓”字:“屈虹青赤或白色,陰氣也。”明确其色白屬陰的特性。

    來源:《說文解字注》

  3. 文學化用例

    • 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垂旬始以為幓兮,曳彗星而為髾。掉指橋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搖。……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沛。馳遊道而修降兮,骛遺霧而遠逝。”其中“霓”意象暗合“素蜺”之象。

      來源:《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唐·李白《俠客行》:“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以“白虹”喻劍氣,承襲“素蜺”象征傳統。

三、文化内涵

古人将“素蜺”納入陰陽哲學體系:


四、現代應用

今多用于文學修辭或成語“氣貫長虹”(含“白虹貫日”變體),如魯迅《摩羅詩力說》以“白虹”喻精神氣魄。科學層面則歸于大氣光學現象,與虹的形成原理一緻(光線二次反射)。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典網
  2. 《爾雅注疏》(國學大師
  3.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古籍庫
  4. 《楚辭集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5. 《漢書》顔師古注(國學網

網絡擴展解釋

“素蜺”是一個具有文學與氣象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與字形變體
    “素蜺”亦寫作“素霓”,指“白虹”或“副虹”(即霓)。其中“素”為白色,“蜺”通“霓”,是“虹”的伴生現象。古代文獻中兩者常混用,如李白詩句“意氣素霓生”即用此詞。

  2. 文學意象與象征
    在詩詞中,“素蜺”多用于渲染超凡意境,如:

    • 司馬相如《大人賦》以“素蜺”烘托仙境缥缈;
    • 曹丕《黎陽作》借“素霓”與“丹旗”形成色彩對比,強化視覺沖擊;
    • 李白《俠客行》中“素霓”象征俠客的激昂意氣。
  3. 科學解釋(霓的形成)
    霓是光線在水滴中經兩次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虹現象,位于主虹外側,顔色排列與虹相反(外紫内紅),且亮度較暗。古人觀察到其顔色較淡,故稱“素霓”。

  4. 綜合釋義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描述與文學修辭功能,既可指實際存在的副虹,也常被引申為白色雲氣、仙家意象或宏大氛圍的象征元素。

别人正在浏覽...

埃菲爾鐵塔竝行閉月羞花財校乘便鉏吾村落丹慊地理信息系統地轉二疏梵磬鳳麟覆醬瓿服刑更練隔山買老牛公私要速光銀子貴私合秀監納交陣解後摳門兒樂利泐蝕羅郭履湯蹈火罵話茂功明婳目擊男中音那移翩翻皮桶子千斤閘起棺凄寒琴音秋帛栖尋日省月修榮楯戎帥柔槳撒鹽殺伐盛極一時釋典侍俑說梅止渴私白桃绶通訊錄托寓顯贲枭首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