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望梅止渴 ”。 宋 李清照 《打馬賦》:“説梅止渴,稍蘚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驤之志。”
“說梅止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uō méi zhǐ kě,其含義與“望梅止渴”相同,均指通過想象或空想來緩解實際需求,比喻用不切實際的方式自我安慰。
核心意義
該成語通過“談論梅子”引發對酸味的聯想,從而暫時緩解口渴感,引申為用虛幻的想象來滿足現實中的願望或需求。例如:在困境中通過幻想美好結果來維持希望。
出處與典故
用法與結構
現代應用場景
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表達對無法實現之事的心理補償。例如:
“資金短缺時,團隊隻能靠說梅止渴的計劃維持士氣。”
這一成語通過生動的意象揭示了人類心理的自我調節機制,既有文學美感,也蘊含現實警示——過度依賴空想可能脫離實際。
《說梅止渴》是一句成語,意指用言語或幻想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以時光倒流或遐想填補現實生活中的不足。
《說梅止渴》的拆分部首為言和木,分别位于左右兩端。它的筆畫數為12,其中言部為4畫,梅部為8畫。
《說梅止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詩詞《詩經·小雅·東方未明》中的一句,“何其言之鑿鑿兮,其喻亂乎間之?”意指言語之鑿鑿确确,喻意亂掉于間。這句詩啟發了人們用言語來填補現實中不足之處的想法。
《說梅止渴》的繁體字為「說梅止渴」。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渴」的寫法有一些變異,有時會寫成「渇」。而「梅」則沒有很大變化。
1. 當他身處幹旱的沙漠時,看着一幅描繪綠洲的畫,他仿佛是在說梅止渴。
2. 在長時間沒有親人陪伴的日子裡,她對着鏡子裡的自己說梅止渴,試圖填補内心的孤寂。
1. 說曹操,曹操到 - 言之鑿鑿的議論,用以形容言辭尖刻、譏諷。
2. 拍馬屁 - 以巧妙的言辭奉承他人,以期獲得好處。
3. 誇誇其談 - 借用華麗的詞藻來誇大其辭,掩蓋或虛構事實。
1. 以假亂真 - 用虛假或僞裝的方式使人相信是真實的。
2. 耳濡目染 - 被經常聽到或看到的事物所影響,潛移默化地接受。
實事求是 - 以真實的情況為依據,不添加任何虛假或誇張的成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