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蓖麻蠶的意思、蓖麻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蓖麻蠶的解釋

絹絲昆蟲。原産印度。一生中經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老熟後能吐絲作繭。喜吃蓖麻葉子,飼養簡便,生長迅速,中國南方可終年飼養。蠶絲耐酸、耐堿、吸濕性好、富有彈性,是優良的絹紡原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蓖麻蠶(學名: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是鱗翅目天蠶蛾科的一種經濟昆蟲,其名稱源于其主要寄主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生物學特征及實用價值三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與詞源

據《現代漢語詞典》定義,“蓖麻蠶”指以蓖麻葉為食料的絹絲昆蟲。其名稱構成: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識别

    幼蟲體呈青白或淡黃色,體表密布黑斑,各節具肉質突起;成蟲翅展約10cm,前翅頂角顯著外突,翅面有新月形透明斑。

  2. 生活習性

    屬完全變态昆蟲,年發生4-5代。幼蟲期20-25天,吐絲結繭呈紡錘形,繭色潔白,絲質具有天然熒光性。

三、經濟價值與應用

蓖麻蠶絲纖維細度約3旦尼爾,斷裂強度優于桑蠶絲,適用于特種紡織材料。其蠶蛹含蛋白質60%以上,可加工為動物飼料或食品添加劑。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南方廣泛推廣養殖,成為蓖麻産區的重要副業。

資料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2. 王宗舜等.《資源昆蟲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3. 張廣學院士團隊.《中國昆蟲資源利用與産業化》.科學出版社,1998.

網絡擴展解釋

蓖麻蠶是一種重要的絹絲昆蟲,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經濟價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蓖麻蠶(學名:Eri-silkworm)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天蠶蛾科,原産于印度,在中國南方多省均有分布。其幼蟲以蓖麻葉、木薯葉等為食,吐出的絲是優良的紡織原料。

二、生物學特征

  1. 形态:幼蟲體色多樣,常見白色、黃色或天藍色,部分帶黑斑。
  2. 生命周期:經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幼蟲成熟後吐絲結繭。
  3. 習性:耐高溫高濕,生長迅速,在適宜地區可全年飼養。

三、經濟與藥用價值

四、分布與養殖

主要分布于中國江蘇、廣東、福建等南方地區,印度為原産地。飼養成本低,適應性強,適合推廣養殖。

若需更詳細的生物學分類或養殖技術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敖不可長百般無賴暴跳如雷本典比諷冰聘膊脯補湊赤白丸打蹦兒嵽嵲遁迹潛形二簋惡支沙方便梵咒發胖發曙分肥風廊梗避構建挂件館饋貫燭豪健華緘鹄俟胡塗蛋簡惰俴俴加速度佶栗就館君側款矻燎竈淋涔君命祀闵勉募兵制褭篆蟠石皮包公司攓撅諐諐氣孔清甘滑辣清塗糗餌曲意承迎沙場盛寒石黃詩忌釋亮特種工藝體格蝭蟧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