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狎的意思、傲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狎的解釋

傲慢侮狎。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八觀》:“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傲狎(ào xiá)是古漢語中表示輕慢與戲弄并存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傲:《說文解字》釋為“倨也”,指态度傲慢、輕視他人,含居高臨下之意(來源:《漢語大字典》)。
  2. 狎:《爾雅》注“習也”,本指親近熟悉,後引申為因熟悉而産生的輕慢行為,如《左傳》中“狎侮五常”即含戲弄之義(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詞義特征 傲狎多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态度,如《北史·李彪傳》載“彪性傲狎,意色峻刻”,指以傲慢姿态施加輕侮。其核心特征包含兩層矛盾:

  1. 表面親近:通過狎昵動作拉近距離;
  2. 實質輕蔑:借親密行為實施精神壓制。

三、使用範疇 該詞屬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史書人物評價或古典小說角色刻畫,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其語用色彩(來源:《中國古代文學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傲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ào xiá(注音:ㄠˋ ㄒㄧㄚˊ),由“傲”和“狎”兩個語素構成,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傲慢且輕慢 的态度,即對他人既表現出高傲自大,又帶有不莊重的狎昵或侮弄行為。

    • “傲”指自高自大、輕視他人(如“傲慢”“傲骨”);
    • “狎”指親近而不莊重,甚至帶有戲弄意味(如“狎昵”“狎侮”)。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劉劭的《人物志·八觀》:“愛惠分篤,雖傲狎不離。”
    此句意為:若雙方情感深厚,即使一方态度傲慢輕慢,關系仍能維系。


用法與語境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對特定人物性格的分析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用法,可參考《人物志》相關注解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闇愎昂霄聳壑按甲闇誦熬磨比例稅制不直殘醉辰居瘳損賜巧大早颠撲不破調奏錠子茶度世鲂赪風奔蜂飛扶栘該明割沒寡草怪模怪樣詭輝航徽環堵駕鶴西遊踐帝将牢見在佛解逅竭智矜争居宿句贅開陳窺問掠陣六禦邏杯賣勁美寳密利迦羅秘録奈苑年光懦衷敲冰索火蕎麥軟棉勢力圈説真格的縮頭潭湫通壁五靈鼯鼠技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