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心服的意思、口服心服的詳細解釋
口服心服的解釋
不僅口頭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合作網的制度應當在全國推廣》:“﹝鄉農全主任﹞才口服心服地說:‘……互助合作網的辦法好,一下子就解決了許多問題。’”《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 毛6*主6*席 從革命的根本利益出發,啟發我們顧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詞語分解
- 口服的解釋 ∶口頭上表示信服或佩服口服心不服 ∶把藥吃下去不得口服詳細解釋.口頭上表示信服。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高論之士,始異而終附之,面譽而背毀之,口服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服,一本作“
- 心服的解釋 衷心信服或佩服詳細解釋.衷心信服。《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坐聽其談,滾滾無窮,上下數千載間,細大之事如指掌,皆有稽據可驗,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口服心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口服心服”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詳細意思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不僅口頭上表示信服,内心也由衷地認同和佩服。形容對某人或某事心悅誠服,表裡如一地完全接受或欽佩。
- 口服: 指在言語上承認、接受或表示佩服。
- 心服: 指在内心深處真正認同、信服或欽佩。
- 整體含義: 強調外在的言語認同與内在的真實情感完全一緻,是發自内心的、徹底的佩服或接受。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口服心服”由兩個主謂結構“口服”和“心服”并列組成,形成聯合式成語。這種結構強調了“口”與“心”兩個層面的信服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完整且真誠的認同狀态。其語義重心在于強調内心的真誠信服是基礎,外在的口頭表達是其自然流露。
三、用法與語境
- 表達欽佩: 常用于表達對他人(如領導、師長、專家、榜樣)的才能、品德、見解或成就發自内心的敬佩。例如:“他的演講邏輯嚴密,見解深刻,令人口服心服。”
- 表示接受: 用于表示對批評、建議、判決、規則或事實真相等完全接受,沒有抵觸情緒。例如:“雖然處罰嚴厲,但證據确鑿,我心服口服。”
- 強調說服效果: 形容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式,使對方不僅表面上同意,而且内心也真正被說服。例如:“經過他耐心細緻的解釋,大家終于口服心服地接受了這個方案。”
- 對比“口服心不服”: 常與“口服心不服”對比使用,突出真誠信服與表面應付的區别。例如:“做思想工作要讓人口服心服,而不是口服心不服。”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心悅誠服、五體投地、甘拜下風、心折首肯
- 反義詞: 口服心不服、陽奉陰違、心非巷議、憤憤不平
五、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對“心服”的解釋包含“衷心信服”,而“口服心服”作為常用搭配,意指“嘴裡承認,心裡信服”。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
- 《漢語成語大詞典》: 對“口服心服”的釋義通常為“口頭上和心裡都信服。形容真心實意地信服”。來源:各類權威出版社(如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成語詞典均有收錄和詳細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口服心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不僅口頭表示信服,内心也完全認同,強調表裡如一的真誠信服狀态。其中“服”意為信服、認同。
二、出處與演變
- 古典來源
最早可追溯至《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 現代用例
在《人民文學》1977年第9期中,該詞被用于描述對他人的教導或觀點由衷接受的情景。
三、近義詞與辨析
- 心服口服:與“口服心服”意義相同,僅詞序不同,兩者可互換使用。
- 區别于“陽奉陰違”:後者指表面順從但内心反對,與“口服心服”形成鮮明對比。
四、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或狀語,如“他的分析讓人口服心服”。
- 感情色彩:含褒義,多用于表達對觀點、決策或能力的真誠認可。
五、英文翻譯
可譯為be completely convinced 或sincerely admire from the heart,強調發自内心的信服。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口服心服”既保留了古典語境中的哲理性,也在現代語言中延續了表裡如一的信服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不拔之志慘慽草坂岑立侪衆孱陋朝儒撐場面澄靖赤鼻矶丑奴兒雠釁窗洞春芳調驅東壁餘光動遷戶礘礘奮湧服裹富贍乖枉過失橫憂猴巴崽子監牢健黠間種敬異金鋄捐本逐末爵邑脍殘狂塵堀室利端論反麥穟馬鋪劘逼目瞪舌挢破家竭産撲地掀天欺哄青紫秋秋翐翐全通缺喪山桑使乖石架石留黃碎摺裙袒臂揮拳田埜通賊吳娃越豔獻策詳死謝家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