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苏黄的意思、苏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苏黄的解释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 黄庭坚 的并称。《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 庭坚 於文章尤长於诗, 蜀 、 江西 君子以 庭坚 配 軾 ,故称 苏 黄 。” 元 马定国 《四月十日遇周永昌》诗之二:“世无 苏 黄 六七子,天断文章三十年。”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答嫌百年太少再简奉酬》诗:“ 宋 亦有 苏 黄 ,旗鼓相周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苏黄"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对北宋两位巨擘苏轼(苏东坡)和黄庭坚(黄鲁直)的并称。这一称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其详细含义:

  1. 文学(尤指诗歌)领域的并称:

    • 核心含义: "苏黄"最核心的指代是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两人同为北宋诗坛的领袖人物,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之一。
    • 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风以豪放旷达、清新自然、才情横溢、议论风生著称,题材广泛,意境开阔。黄庭坚的诗风则更显奇崛瘦硬、讲究法度、注重炼字造句、强调"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江西诗派"。虽然风格各异,但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推动了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
    • 历史地位: 两人并称,标志着北宋诗歌的一个巅峰时期。后世常将"苏黄"与唐代的"李杜"(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作为代表一个时代诗歌成就的象征。来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宋史·文苑传》。
  2. 书法艺术领域的并称:

    • "宋四家"中的代表: 在书法史上,苏轼和黄庭坚均位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他们的书法成就同样彪炳史册。
    • 书法风格: 苏轼书法丰腴跌宕,天真烂漫,有"石压蛤蟆"之趣;黄庭坚书法则中宫收紧,长笔四展,纵横奇崛,有"树梢挂蛇"之态。两人风格鲜明,个性强烈,共同体现了宋代"尚意"书风的精髓。
    • 相互影响: 两人在书法上互相推崇,切磋交流,他们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影响巨大。来源:《中国书法史》(丛文俊等著)、《宣和书谱》。
  3. 师友关系与文化象征:

    • 亦师亦友: 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是"苏门四学士"之首。两人关系密切,既是师徒,又是挚友和文学艺术上的知己,经常诗词唱和,交流心得。
    • 文化符号: "苏黄"并称,不仅指具体的两个人及其作品,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北宋中后期文人圈子的高雅情趣、深厚的学养、卓越的才华以及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砥砺的精神。来源:《苏轼文集》、《黄庭坚全集》。

"苏黄"这一并称,源于北宋,主要指代苏轼(苏东坡)与黄庭坚(黄鲁直)两位大家在诗歌和书法领域所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他们是北宋文学艺术高峰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师友情谊以及共同塑造的时代文化风貌,使得"苏黄"之名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成为与"李杜"等并称的重要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苏黄”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一、主流含义:宋代文学家苏轼与黄庭坚的并称(文学与书法领域)

  1. 文学成就
    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号山谷)是北宋文坛双璧,苏轼以豪放洒脱的诗风著称,如“大江东去,浪淘尽”;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注重格律与用典。两人并称“苏黄”,代表宋诗最高成就之一。

  2. 书法地位
    二人同为“宋四家”(苏、黄、米、蔡)成员。苏轼书法追求“意造无法”,黄庭坚则以险峻奇崛的草书闻名,后世常将二者书法风格并提。

  3. 交往渊源
    黄庭坚比苏轼小9岁,早年以诗文拜入苏轼门下,两人亦师亦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时,黄庭坚多次声援,留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唱和诗句。

二、其他解释:形容容貌或衣饰华美(较少见)

极少数资料提到“苏黄”可指苏州与黄山美景的融合,引申为华丽之意,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误读。

建议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鼠濒危禅旨谄子称服趁韵赤刀鸱视虎顾从适答辩盗资梵堂飞泳分工浮夸风府幕谷魅裹蒸含丝虫横堂屋黄金颡火印鉴断蛟窟皦心空造阃宇库褥官粝糒黧鸡林泽莅刑龙勺沦杂律律猛劲明升暗降糱麴歉绌嵌谷凄艶日异月殊融昌涉道失落手灵甩卖水下谈笑讨駡他人同俦痌癏外者丸髻危惧僞满象蹄花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