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thematics]∶数学
(2) [arithmetic]∶算术
(1).数学。《新唐书·选举志上》:“ 龙朔 二年, 东都 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隶兰臺,算学隶祕阁,律学隶详刑。” 宋 周邦彦 《汴都赋》:“律学以议刑制,算学以穷九九。”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宣城 梅瑴成 , 泰州 陈厚耀 ,同直南书房,正定算学诸书。”
(2).算术。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上午三堂功课,英文仍是从头学起,算学还是加减乘除四则,都没有甚么。”
“算学”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学科的统称,主要指以计算为核心的实用数学体系。其内涵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历史渊源 起源于先秦时期,《周礼》已将其列为六艺之一。秦汉时期形成独立学科,代表作《九章算术》系统收录了分数运算、方程解法、面积体积计算等246个实用问题,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框架。
核心内容 包括算术(四则运算、比例)、代数(方程术、开方术)、几何(勾股定理、立体求积)三大领域,注重解决田亩测量、税收计算、工程营造等实际问题。例如《孙子算经》记载的"物不知数"问题,已蕴含现代数论中的同余概念。
方法论特征 采用算法化、程序化的解题模式,强调"术"(解题步骤)与"率"(比例关系)的应用。如《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术"通过矩阵变换解线性方程组,与高斯消元法原理相通。
历史地位 宋元时期发展至顶峰,涌现秦九韶《数书九章》(提出正负开方术)、李冶《测圆海镜》(天元术代数体系)等突破性成果。明代后逐渐被西方数学体系取代,清末教育改制后"算学"改称"数学"。
当前语境下,"算学"一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语境,如日本至今仍称数学为"算学"。现代数学教育体系中,该术语已基本被"数学"替代,但其算法思想仍在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延续影响。
《算学》(suàn xué)指的是数学,是一个用来描述和研究数字、形状、结构和变化的学科。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算”(suàn),意为计算或推算;第二个部分是“学”(xué),意为学习或研究。共有12笔画,具体的笔画顺序可以按照“竖,横,撇,捺”的顺序进行书写。
《算学》这个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国古代,“算”这个字有时候也表示计算或推测的意思,而“学”则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因此,“算学”既可用于形容数学这门学科,也可用于指代计算和推测的能力。
古代的繁体字“算學”与现代的简体字相似,只是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算”这个字的左侧多加了一个“竹”字旁,意为计算使用竹签, “学”则是以略微不同的形式书写。
1. 他对算学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自学。
2. 研究生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注重理论和探究,涉及到更高级的算学原理。
1. 数学(shù xué)- 数学是算学的同义词,用于指代这门学科。
2. 算术(suàn shù)- 算术是算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数字的基本运算。
3. 算法(suàn fǎ)- 算法是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或步骤。
1. 近义词:数理、数学、数学科学。
2. 反义词:文字、文学、语言艺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