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ek] 尋求
搜求驗方
尋找;尋求。《後漢書·王充傳》“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李賢 注引 晉 葛洪 《抱樸子》:“時人嫌 蔡邕 得異書,或搜求其帳中隱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 唐 薛逢 《開元後樂》詩:“中原駿馬搜求盡,沙苑年來草又芳。” 明 李開先 《一笑散·奪泥燕口》曲:“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十》:“張着含冤的眼睛,向世界搜求公道。”
搜求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搜求(sōu qiú)指刻意、仔細地尋找或尋求,強調通過主動搜尋獲取所需事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238頁。
構詞解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第6卷,第102頁。
詞性特征:
作為及物動詞,後接具體對象(如文獻、物品、人才等),常見于書面語及正式語境。
典型搭配: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1241頁。
語義側重:
區别于普通“尋找”,更強調目的性、系統性和持久性,如:
“搜求天下遺書,以補館閣之缺。”(《宋史·藝文志》)
詞語 | 核心差異 | 示例 |
---|---|---|
搜求 | 強調主動、系統性探索 | 搜求民間秘方 |
搜集 | 側重彙集已有事物 | 搜集郵票 |
搜尋 | 突出“查找”動作,範圍更廣 | 搜尋失蹤人員 |
探求 | 側重深層規律或真理 | 探求科學原理 |
來源:《漢語近義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89頁。
“搜求”是一個動詞,指通過主動、有目的地搜尋、探求或尋找某事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層面:
“搜”的層面
強調行動上的細緻查找,如翻查資料、實地探查、系統檢索等,帶有一定的覆蓋性和深入性。例如:“他在古籍中搜求曆史證據。”
“求”的層面
側重目的性,即為了獲得特定信息、物品或答案而行動。例如:“科學家搜求外星生命存在的線索。”
常見使用場景
近義詞:搜集、探尋、尋覓
反義詞:放棄、忽視、放任
闇鳥阿平絕倒北境笨車鼈泠兵人冰銷葉散萴子純服逮及帆索法意風裁負帙構駕廣州泉關壯缪古辭鼓角齊鳴還舟矯拂矯情幹譽介弟姬孔積累旌勸迥空九流三教舉案齊眉具發卡殻糧仗連腳褲栗犢禮記亂志馬褐埋光門迳鳴廉内閤排憂解難傾陂泉裡羣憸去污粉入趣蠕蛇三桑死格思想方法縮衣節口宿殃太曎惋惜武妓武魄仙要峽崥鞋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