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豎起貌;挺立貌。 宋 梅堯臣 《贈周都官示詩卷》詩:“今朝顧我鳴,振鬣耳聳聳。”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這金釵兒教你高聳聳頭上頂。” 元 柳貫 《寒食日出訪客始見杏花歸而有賦》:“穠桃靚李杳然空,山杏一梢紅聳聳。” 元 宮天挺 《範張雞黍》第二折:“着後人向墓門前高聳聳立一統碑碣。”
“聳聳”是一個疊詞形式的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物體或身體部位的豎起、挺立狀态。以下從不同角度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總結來說,“聳聳”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通過具體形态或動作傳遞生動畫面感。
聳聳(sǒng sǒng)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突出或高大的樣子。比喻一種使人感到不尋常或驚訝的狀态。
聳聳的部首是耳(ěr),總共有11個筆畫。
聳聳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起源于古代。它經過演變,形成了繁體字「聳聳」。
在古代,聳聳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不過其基本的形狀和結構基本上沒有變化。
1. 遠處的山峰聳聳,給人一種壯觀的美感。
2. 看到那座高聳的大樓,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聳聳不僅可以獨立使用,還可以與其他詞結合成為組詞。例如:聳肩(shrug)、聳峙(stand)、聳立(tower)等。
高峻、挺拔、突出。
低矮、平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