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和衣而睡。《後漢書·文苑傳·邊韶》:“ 韶 口辯,曾晝日假卧。”參見“ 假寐 ”。
“假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 wò,指和衣而睡,即睡覺時不脫外衣,保持衣着完整的狀态。
基本含義
該詞由“假”和“卧”組成,“假”在此處意為“暫時、非正式”,“卧”指躺下休息,合起來表示一種短暫、非正式的休息方式,通常用于形容因事務繁忙或條件限制而無法完全躺下脫衣入睡的情況。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後漢書·文苑傳·邊韶》,文中記載:“韶口辯,曾晝日假卧。”描述了東漢學者邊韶白天和衣而睡時被學生看到的情景。這一用法表明,“假卧”在古代多指讀書人或官員的短暫休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例如形容文人白日小憩、将士行軍途中短暫休整等場景,強調“休息的臨時性”。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言文或曆史類文本中。
相關詞語
“假卧”是一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假卧》這個詞,來自于中國的民間文化。主要用來形容某些人表面上裝作卧病在床的樣子,實際上卻并不真正生病,而是故意假裝生病以躲避工作或責任。
《假卧》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共有8個筆畫。
《假卧》一詞最早出自明代小說《水浒傳》。在這部小說中,有一個人物叫曾頭市,他為了逃避被拘傳而假裝生病,後來被稱為「曾頭市假卧」。
在繁體字中,《假卧》可以寫作「假臥」。
在古時候,「假卧」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過程中,有些字形發生了變化。然而,主要的意義和用法一直保持一緻。
1. 他為了不去參加會議,假裝生病卧床不起,真是個典型的「假卧」。
2. 她再也厭煩不了,還敢「假卧」,明擺着是在耍無賴。
1. 假裝:裝作不是真實的樣子。
2. 卧床:躺在床上休息或生病不起床。
1. 裝病:假裝生病以躲避工作或責任。
2. 摸魚:敷衍工作,消磨時間。
1. 努力:辛勤工作,全力以赴。
2. 負責:對工作或責任盡職盡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