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污垢、塵土。 三國 魏 嵇康 《五言詩》之三:“俗人不可親, 松 喬 是可鄰。何為穢濁間,動搖增垢塵。” 唐 元稹 《送嶺南崔侍禦》詩:“火布垢塵須火浣,木棉溫軟當綿衣。”《新唐書·孝友傳·侯知道》:“ 知道 垢塵積首,率夜半傅墳,踴而哭,鳥獸為悲號。”
(2).喻塵俗之事。 宋 蘇轼 《祭張文定公文》:“我晚聞道,困于垢塵。”
“垢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析:
多用于文學或哲理性表述,如形容隱士高潔(“松喬可鄰”)或表達對世俗的疏離感。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詩詞及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論語》相關文獻。
《垢塵》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污垢和塵埃。
《垢塵》的拆分部首是“土”和“塵”,其中“土”表示與土壤或地面有關,而“塵”則表示塵埃。根據部首的筆畫數和結構,可以将“垢”拆分為“土”和“夂”(又稱為“垢塵旁”),而“塵”拆分為“土”和“單人旁”。
《垢塵》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尚書·周書·秦》及《尚書·順時》。繁體形式為「垢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垢的寫法是由上面一橫,下面兩點構成。塵的寫法是由上面一橫,下面一個點構成。
1. 電視櫃上堆滿了厚厚的垢塵。
2. 由于長期不打掃,書架上積滿了厚厚的垢塵。
組詞:垢垢(形容非常髒),塵寰(指塵世間的一切),塵嚣(指喧鬧的塵世),垢衣 (形容衣服上有污漬)。
近義詞:灰塵,沙塵,塵埃。
反義詞:潔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