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躠的意思、跋躠的詳細解釋
跋躠的解釋
行動遲緩困難的樣子。 唐 盧仝 《月蝕詩》:“南方火鳥赤潑血,項長尾短飛跋躠。”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五:“因強起跋躠過帝祠,欲投地,身不能屈。”
詞語分解
- 跋的解釋 跋 á 翻山越嶺:跋涉。 踩,踐踏:跋前踬後(喻進退兩難)。 文章或書籍正文後面的短文,說明寫作經過、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的情況:跋文。跋語。序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躠的解釋 躠 ǎ 〔跋躠〕a.行貌;b.行不正。 躠 è 〔蹩躠〕旋行貌。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跋躠”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文獻及網絡釋義綜合解析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bá xiè
- 釋義:形容行動遲緩、困難的樣子,多用于描繪人或動物因身體不便、環境阻礙而難以順暢行動的狀态。
詞義解析
-
構詞分析
- “跋”本義為“跋涉”(如翻山越嶺的艱辛)或“跛足”(腿腳不便),引申為行動困難;
- “躠”指行走時腳步不穩,二字組合強化了步履維艱的意象。
-
古籍引證
- 唐代盧仝《月蝕詩》中:“南方火鳥赤潑血,項長尾短飛跋躠”,以“跋躠”描寫火鳥飛行時的笨拙姿态;
- 清代周亮工《書影》載:“因強起跋躠過帝祠,欲投地,身不能屈”,刻畫人物因虛弱而行動遲緩的情景。
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文言文,增添畫面感和古雅韻味(如形容老人拄杖緩行、受傷野獸掙紮移動等)。
- 現代延伸:可比喻事物推進困難,如“改革跋躠前行”。
注意事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權威詞典收錄有限,釋義主要依賴古籍及網絡考據。若需嚴謹學術引用,建議進一步核查《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跋躠》的意思及相關信息
跋躠的意思
《跋躠》這個詞有着特定的意思,它指的是一個人盡力行走、疾步前行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跋躠》是由“足”和“踤”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
拆分成筆畫則是:足(7畫)+ 踤(15畫)。
來源和繁體
《跋躠》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孟子·公孫丑上》,在現代漢字中屬于少見用字,多用于書法、藝術等領域。
繁體字為「跋躠」。
古時候漢字寫法
《跋躠》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例句
他一路跋躠,終于趕上了最後一班火車。
在雨中跋躠,我盡力走到了目的地。
組詞
跋躠無法組成其他詞語。
近義詞
踥步、疾行、疾沖。
反義詞
悠閑、緩步、徐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