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釋疏通。《宋書·劉景素傳》:“ 虞玩 、 殷煥 實為詮譯,誠心殷勤,備留聖聽。”
“诠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诠譯”讀作quán yì,核心含義為解釋疏通,尤其指在跨語言或跨文化背景下對文字、語句進行解釋和轉化,以促進理解。例如,《宋書·劉景素傳》中提到的“虞玩、殷煥實為诠譯”,即強調通過解釋疏通來傳達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辨析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3、7、10)。
诠譯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解釋、闡述文學、哲學或藝術作品内容的過程。在培訓、研究和翻譯等領域中,诠譯通常指将一種語言或文化的特定概念或思想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或文化的過程。
诠譯的拆分部首是言,共有11個筆畫。
诠譯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化,最早出現在《史記·汲黯列傳》中,用于描述解釋經典文獻的過程。
诠譯的繁體字為「詮譯」。
古時候,诠譯的漢字寫作「詮譯」,使用繁體字的形式,其中「詮」的寫法較為複雜,包含24個筆畫,「譯」的寫法相對簡單,隻有9個筆畫。
1. 他以獨特的方式诠譯了這部著名小說,讓讀者領略到了作者的深意。
2. 這位翻譯家運用自己的才華将這首詩诠譯成了流利的英文。
3. 那位學者花費了數年時間,诠譯了這位大師的藝術思想。
組詞:诠釋、诠釋學、诠讀。
近義詞:解釋、翻譯、闡述。
反義詞:誤譯、曲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