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品樂的意思、四品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品樂的解釋

漢 代大予樂、 周 《頌》雅樂、黃門鼓吹樂、短箫铙歌樂的合稱。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制度·四品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品樂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唐代宮廷音樂的一種重要分類制度,指根據樂舞的性質、功能、來源及演出場合的不同,将宮廷樂舞劃分為四個等級品類。這一制度集中體現了唐代對禮樂制度的規範化和等級觀念,主要記載于《新唐書·禮樂志》等典籍中。其具體内涵如下:

  1. “坐部伎”

    屬于最高等級的樂舞表演形式。演奏時樂工、舞者坐(或跪)于堂上表演,規模較小但技藝精湛,注重個人技巧與藝術性。曲目多為唐代新創作或改編的精緻樂舞,主要在宮廷内宴、小型慶典等場合為皇帝和高級貴族演出,代表唐代音樂藝術的最高水平。來源:《新唐書·卷二十一·禮樂志十一》。

  2. “立部伎”

    次于坐部伎。演奏時樂工、舞者站立于堂下表演,規模較大,人數衆多,氣勢恢宏。曲目多源自前代或外邦,經過改編,風格較為雄壯。常在大型慶典、宴飨場合演出,具有更強的儀式性和觀賞性。來源:杜佑《通典·樂六》;《新唐書·禮樂志》。

  3. “雅樂”

    指用于國家最高等級祭祀(如祭天、祭地、祭祖)及重大朝會典禮(如元旦、冬至大朝會)的儀式音樂。其樂曲、歌詞、舞蹈、服飾、儀仗等均有嚴格規定,旨在體現儒家禮制思想和皇權神聖,強調莊重肅穆、中正平和,具有強烈的政治象征意義。内容多承襲或仿效周代以來的傳統雅樂。來源:《舊唐書·音樂志》;《唐會要·卷三十二·雅樂》。

  4. “散樂”

    原指周代以來的民間樂舞百戲,在唐代宮廷中,泛指坐、立部伎和雅樂之外的所有娛樂性、技藝性表演。包括雜技、幻術、角抵戲、歌舞戲、俳優表演等,形式多樣,娛樂性強,常在非正式場合或宴會的後半段助興演出。來源:《新唐書·禮樂志十二》;崔令欽《教坊記》。

曆史背景與意義:

“四品樂”的分類體系是唐代(尤其是唐玄宗時期)宮廷音樂管理機構(如太常寺、教坊)對龐大樂舞體系進行系統化管理的結果。它不僅反映了唐代音樂藝術的繁榮與高度專業化,更深刻體現了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秩序如何滲透到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坐、立部伎的技藝高低甚至決定了樂工的地位升降(“太常閱坐部,不可教者隸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雅樂”),雅樂則直接服務于國家禮制核心,散樂則提供了更廣泛的娛樂功能。這一制度對後世宮廷音樂的組織産生了深遠影響。來源:楊蔭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相關章節論述唐代宮廷音樂機構與分類);岸邊成雄《唐代音樂史的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四品樂”是漢代宮廷音樂的四種分類,具體指代以下四類音樂形式:

  1. 大予樂
    漢代用于祭祀、朝會等重大禮儀的雅樂,由太樂令掌管,體現國家禮制的莊重性。

  2. 周《頌》雅樂
    源自周代《詩經·頌》的雅樂體系,以歌頌先王功德為主,延續了先秦禮樂傳統。

  3. 黃門鼓吹樂
    由黃門樂署管理的儀仗音樂,多用于帝王出行、宴飨等場合,兼具禮儀性與娛樂性。

  4. 短箫铙歌樂
    軍樂的一種,以短箫和铙為主要樂器,用于軍隊凱旋或慶典,風格雄壯激昂。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闇曶謗帖寶燈八踏鞵鼻梁瀕死采蘩參罰乘機黨老爺凋傷鼎成龍升敦友二勝鳳儀獸舞憤結芙蓉國腐脅疾告喻寡仇海陸風湖池魂樓建木勁升九還拘罷窠臼刻着樂呵了期劣等鸾軿夢遊糜沸蜜唧年盡歲除凝意凝注鵬鼇遷并遷騰凄滄青鱗青鳥使祁僮仍因上輩子事實松粒天奪之魄亭育隤堕望表知裡侮谇下凡閑不容緩虓噉孝德骁黠